。
△《白石野稿》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林魁撰。魁自号白石山人,龙溪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云南兵备副使。
是集,赋、诗、词六卷,序记、杂言等十卷。前有自序,称平生应酬杂稿,毋虑千首。审非作家,然亦一愚之发也。今观集中,如《上吏部揭帖》及与杨一清、李东阳诸书,颇足觇其学行,诗亦俊逸,惟其称心而谈,不免乏锻炼之功耳。
△《水南稿》十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陈霆撰。霆有《唐馀纪传》,已著录。是集所载诸诗,意境颇为萧洒,而才气坌涌,信笔而成,故往往不暇检点。古文大致朴直,而少波澜顿挫之胜。惟诗馀一体较工,其豪迈激越,犹有苏、辛遗范。末附诗话一卷,中间论词一条,谓明代骚人多不务此,间有知者,十中之一二,则其自负亦不浅矣。
△《周恭肃集》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周用撰。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肃,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国南所编,凡诗九卷,诗馀一卷,文六卷。其诗古体多啴缓之音,近体音节颇宏整,文则平实坦易,纵其笔之所如。
△《樗林摘稿》三卷、《附录》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秦钅堂撰。钅堂字国和,号乐易,又自号类樗子,无锡人,弘治甲子举人,亲没后不复进取。嘉靖中,诏选人不愿试者,授以散衔致仕,遂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是集为其子淮、漳所刊,凡
诗三卷,附录赞、铭、志、文,为一卷,钅堂隐居不仕,绝意时名,其於诗,特以寄兴,故附录诸篇,皆叙其隐德,而不及其文章。朱彝尊《明诗综》,亦未采录一篇云。
△《未斋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鼎臣撰。鼎臣字九和,昆山人,弘治乙丑进士第一,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康,事迹具《明史》本传。初,鼎臣以直讲筵受世宗恩眷,世宗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且列上坛中应行事宜;又享太庙,上命鼎臣及霍韬捧主。二人有期功当辞,鼎臣乃言:古者诸侯绝期,今公卿即古诸侯,请得毋避,深为清议所讥。惟其悯东南赋役失均,屡陈其弊,及请昆山筑城,卒免倭患,为其乡人所称。《明史艺文志》载《鼎臣集》二十四卷,今所存者凡二本。一为其孙晋璠等辑,凡文稿六卷,诗六卷,续稿六卷,其题曰:《顾文康集》,较史志少六卷,此本多三集四卷,亦止二十二卷,不足二十四卷之数。或集本残缺,或史文偶误,则莫之详矣。
△《钤山堂集》三十五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严嵩撰。嵩字惟中,分宜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大学士,事迹具《明史奸臣传》。嵩虽怙宠擅权,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王世贞《乐府变》云:“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亦公论也。然迹其所为,究非他文士,有才无行,可以节取者比,故吟咏虽工,仅存其目,以昭彰瘅之义焉。
△《洹词别本》十七卷、《附录》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集原本为赵王所刊,仅十二卷,编年排次而不分体。此本乃嘉靖甲寅池州知府周镐,命贵池教谕范所重编,始区别体裁,以类汇次,而其文则无所增损焉。
△《甘泉集》三十二卷(广东巡抚采进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礼经传测》,已著录。据若水门人洪垣所记,其集本四十八册,刊以行世者十五册。此本凡《樵语》一卷,《新论》一卷,《雍语》一卷,《二业合一训》一卷,《大科训规》一卷,《书》一卷。《新泉问辨录》一卷,《新泉问辨续录》一卷,《问疑录》一卷,《问疑续录》一卷,《金陵问答》一卷,《金台问答》一卷,《书问》二卷,《古乐经传或问》一卷,序记章疏三卷,讲章一卷,杂著一卷,约言一卷,语录一卷,《扬子折衷略》一卷,《非老子略》一卷,诗二卷,《归来纪行略》一卷、《岳游纪行略》一卷,祭文、碑铭二卷,外集一卷。盖语录居十之九,诗文其馀赘耳。
△《梅国集》四十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刘节撰。节有《春秋列传》,已著录。是集凡诗十二卷,附以诗馀、杂文二十九卷,节所辑广文选,采摭浩博,而门目琐碎,体例冗杂,颇有贪多务得之失。其所自作,亦惟取明白条畅,尽所欲言。往往下笔不能自休,故不免稍伤於蔓衍。
△《宝制堂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