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乃所作杂文也。明中叶以后,文格日卑,学浅者蹈故守常,才高者破律坏度。慎行之文,虽不涉吊诡之习。
至於精心结构,灝气流行,终未能与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并据坛坫,故录其诗集,而文集则附存目焉。
△《庞眉生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于慎思撰。慎思字无妄,号航隐,东阿人,于慎行之弟也。是集诗七卷,杂文八卷,乐府一卷,皆有纵横排奡之气,而颇涉粗豪。
△《程幼博集》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程大约撰。大约字幼博,休宁人。是集为于慎行所选,凡杂文二卷,诗四卷,多畅所欲言,不拘格律,如泛驾之马,不可以羁勒范之。前有焦竑《序》,引孔子辞达之说,谓《巷伯》之讥刺,巧言之怨悱,何人斯之迫切,自后世论之,岂不伤温柔敦厚之体,而圣人乃录之於经,以为与辞达之旨有合。又称其肮脏之姿,不为世格所约结,持论侃侃,脂韦突梯之人多所不悦,而亦为慷慨好义者之所深与,则大约固赋性刚毅,直情而径行者,宜发於文章,亦肖其为人也。
△《云东拾草》十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韩世能撰。世能字存良,长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召入兼翰林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黄凤翔传》。世能以鉴藏书画名一时,张丑所为辑《南阳书画表》也。史称其教习庶吉士,馆阁文字,是科为盛。考董其昌《洛神赋十三行跋》,称馆师韩宗伯,则当为万历己丑科。据《明史文苑传》所载焦竑、黄辉诸人,固较他科为稍胜。然世能诗文,则不出王、李门径。是集为所自编。殁后二十年,其子逢祐乃刊行,附以诰敕、谕祭葬文及碑铭、传状。
△《玉恩堂集》九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林景旸撰。景旸字绍熙,华亭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凡奏议二卷,参词二卷,诗二卷,文三卷,附录碑志、行状一卷。王锡爵、张以诚“二序”及张孟男所撰“碑”,申时行所撰“墓志”,皆不称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状”,稍称之云。
△《醒后集》五卷、《续集》一卷、附《京省次》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卢维祯撰。维祯字瑞峰,号水竹居士,漳浦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是集为维祯致仕以后所自刊,题曰“醒后”,言如梦之醒也。其集以奏疏、公移、评驳与诗文、杂著共为一编。盖维祯留心吏事,故案牍亦一一录存。末附《京省次》一册,中分《地望次》,《府州县次》,《财赋次》,《会状次》,《甲科卿辅次》。盖亦手录成编,以备纪事,但刊入文集则滥矣。
△《朱文懿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赓撰。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万历二十九年,大学士赵志皋罢,神宗虑朝臣植党,乃起赓入阁;后沈一贯、沈鲤并罢,赓遂独相七年。史称其醇谨无过,然无所建白。惟是时东林声气,倾动一时,赓独借汉、唐、宋,朋党之害以立论:谓汉之党皆君子,而罹小人之害,其势在小人,故使卓、操之徒,得以假手而国移於强臣;唐之党,君子、小人互相攻击,其势两盛而卒两败,故使朱全忠得以窃入而国移於盗贼;宋之党,皆以德行、文章标表一时,其势在君子,而芟除太过,不能使其身安於朝廷之上,故使吕、蔡诸人得以藉口而国移於邻敌。党愈众则害愈深,变愈大。其言切中时病,厥后明社既屋,乃信赓言。其深识早见,有非顾、叶诸人所及者。其文则未能自成一家,其人盖本不以词章名也。
△《王文端集》十四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家屏撰。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明史艺文志》,其集凡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复宿山房集》,凡四十卷。今未见传本。是集奏疏四卷,诗二卷,尺牍八卷,凡三种。据尺牍卷首韩爌《序》,称家屏之子已裒汇全帙,次第授梓,则此其不完之本也。朱彝尊《明诗综》载,其《题长陵四骏图》古体诗四首,兹集亦未载入,知其散佚者多矣。
△《溪山堂草》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思孝撰。思孝有《秦录》,已著录。是编乃其晚年之作,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谓其晚交姚士粦,故间作聱牙之语,然其有韵之文,亦复流丽清脱,特杂著喜为涩体耳。
△《天远楼集》二十七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