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改名曰《文心雕龙序》。至於诸葛亮《黄陵庙记》之类,以赝文窜入,更无论矣。
△《文苑春秋》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崔铣编。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集所录,起汉高帝《入关告谕》,迄明太祖《谕中原檄》,凡一百篇。各仿《毛诗小序》之体,篇首缀以数言,而别无诠释。大旨谓非关世教人心者不录,故名曰《春秋》。亦《文章正宗》之屋下屋也。
△《二陆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长白山人集》二卷,明陆之箕撰。《南门续集》一卷,其弟之裘撰。之箕字肖孙,一字汝瞻,别号复泉,太仓人,弘治中贡生。之裘字象孙,官景宁县教谕。其合二集而刻之,则太仓知州莆田萧奇勋也。
△《残本成仁遗稿》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舒芬编。芬有《周易笺》,已著录。是书前有正德丙辰芬自序云:“行箧中有文山《指南集》二册,《集杜句》一册,《长啸集》一册,又有《叠山诗文集》二册。因订其讹脱,并取《宋史》本传与祠记、铭状、祭文、挽词之类各附於后,总题曰《成仁遗稿》,付书林余氏刻之。”今是编五卷,一、二卷为《指南集》,三卷为《集杜诗》,四卷为《长啸集》,五卷为《天祥附录》,而《枋得诗文附录》皆无之。目录又标作《成仁遗稿》前。盖坊贾刻印时妄加分析,以此为前集,而以枋得诗文为后集耳。
(案此编虽仅存文天祥之著作,然芬之原本实兼文、谢二家,特藏弆者佚其半耳。故仍列之总集类中。)
△《蓉溪书屋集》四卷、《续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正集,明方豪编。续集,高第编。豪有《断碑集》,已著录。第,绵州人,正德甲戌进士。初,绵州左都御史金爵居州城东三里,所居有水,迤逦而南入於涪江。水上多植芙蓉,因以名溪,颇擅林壑之胜。爵以按察使罢归时,尝构屋数楹,徜徉其间,名之曰“蓉溪书屋”。后复起掌宪,思之不置。於是礼部尚书刘春、乔宇等皆有赋咏,以纪其胜。士大夫闻而和者甚多。正德十四年,因属豪裒集成书,凡作者七十八人。至嘉靖二年,继和者益众,复属第编为续集,凡作者七十一人。爵字舜举,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良贵,以进士累官左参政。子皋,以进士为翰林。皞亦以进士为主事。三世通显,交游甚盛,故一时题赠至盈八九卷云。
△《金石古文》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编所采,皆金石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於汉。然真伪错杂,殊多疏漏。如《阳虚石室仓颉文》、《岣嵝禹碑》、《庐山禹刻》、《比干铜盘铭》,皆显然伪撰,人所共知。而列以冠首,岂足传信。石鼓文韩愈已云缺画,郑、薛诸家所载,无不讹缺。慎乃臆为补足,诡称得之李东阳,不知东阳《怀麓堂集》固明云未见完本也。又如沙邱《石椁铭文》见《左传》,秦刻峄山诸石《史记》具载,非至慎之时尚有金石可据。一概泛登,不挂一漏万乎?至孔彪、鲁峻等碑,但记姓名,无关文字,汉碑如此之类,恐亦不胜其载也。
△《古隽》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慎编。杂采周、秦、汉诸子之文,惟末数篇为孔融、阮瑀、应玚诸人杂文,每篇各立标目,不甚分类,亦不甚叙时代。盖随手钞记之本,后人取而刻之耳。前有王象乾《杨太史别集》序,称“慎遗书自诗文以外约七十馀种。惧有湮没,檄取其家,得《馀冬序录》、《古今谣谚》、《词品》、《谢华启秀》、《韵宝》、《古隽》各种。合为一集,付之梓”云云。则此其所刻之一种,而冠以七种之序也。
△《风雅逸篇》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慎编。是编采录古来有韵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战国末。又附载有篇目而无其辞者,自葛天氏八阕讫於师延流徵涤角。冯惟讷《风雅广逸》即据此书为蓝本,而纰漏之处,亦即沿此书之讹。末一卷所载逸诗诸名,尤多牵合。既有《诗纪》,此无庸复录矣。
△《翰苑琼琚》八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杨慎编。其书饾飣补缀,类乡塾兔园册子。中间割裂《尚书》,尤为庸妄。疑非慎之所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