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世界简史 >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的出现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的出现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人类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不仅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地区,人们定居下来耕作、建立城邦,但凡能够灌溉、一年四季有稳定食物来源的地方,人们都放弃了原来艰辛的、不稳定的游猎生活,不再四处漂泊,而是定居下来。

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城邦;在小亚细亚河谷、地中海沿岸及岛屿上,一些小部落也一步步走向文明。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出现了相似的文明发展,比如中国、印度等。在欧洲的一些地方,湖泊星布,水下鱼虾资源丰富,许多小型部落便选择临水而居,搭起了水上建筑,靠捕鱼和狩猎来弥补农耕的不足。然而,在旧世界中,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毕竟是少数,世界上更为广阔的地区还是不适合人类定居的—土地过于荒芜或林木过于繁茂,气候十分干燥,且变化无常,对于只会使用原始工具而缺乏相应知识的人类来说,尚无法在这些地区定居生活。

只有在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气候温暖的地区,人类才能在原始文明条件下过上定居生活。但凡这些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就只能选择狩猎生活,或是追赶猎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四处漂泊。人类从狩猎生活转变

到游牧生活,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时期。人类在追逐成群的野马或野牛(在亚洲)时,或许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将这些野兽占为己有。于是,他们逐渐学会了将这些野马或野牛等赶进山谷,圈养起来,并需不时驱赶入侵的狼和野狗等食肉动物,以保护他们圈养的动物。

原始的农耕文明,在大河流域为主的地区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游牧生活”的新型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所谓游牧生活,就是一种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之间不停迁徙放牧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游牧生活远比农耕生活要艰辛得多。他们人口有限,没有永久性的庙宇,也没有祭司阶层,只有少得可怜的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落后。事实上,游牧生活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比农耕生活更加优越,游牧生活更自由、更充实。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其每一个个体都更具独立性,群体意识较为薄弱,首领永远比巫师要重要。

游牧民族的眼界十分开阔,他们游遍了地球,因此对异国的风土人情很熟悉。为了保住牧场,他们常常与前来争夺的部落群体进行协商和交涉。他们还比农耕民族了解更多的矿石知识,因为他们要翻山越岭进入山石嶙峋的地带。或

许,冶炼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很大程度上,青铜,尤其是铁的冶炼都是游牧民族最先发现的。在中欧地区,曾出土了一批铁器,经考证这些铁器都是人类早期文明之前的产物,而铁显然就是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另一方面,定居的农耕民族已经学会了纺织、制作陶器,还制造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农耕与游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掠夺和交易。尤其是在苏美尔,这里既有季节性耕地,又有沙漠地带,这就势必会出现游牧者在耕地边上驻扎营寨的问题,于是难免发生纠纷。在这里,他们可能进行交易,甚至干一些偷盗、诈骗的勾当,就像个别吉普赛人的所作所为(但那时,他们是偷不到鸡的,因为鸡在印度丛林中原本是一种飞禽,到了公元前1000年,才被人类驯服)。游牧民常常带来金属、皮货和宝石。而狩猎者带来的更多的是野兽的皮。他们用这些物品进行交换,如可以交换衣服、珍珠、玻璃、陶器和其他类似的东西。

在远古时代的早期文明中,古埃及和苏美尔有三个地区和三个主要种族以半定居半漂泊的方式生活。肤色白皙的北欧人生活在欧洲丛林地带,可

以说他们的这种狩猎生活较为低级。在公元前1500年的原始文明时期,在遥远辽阔的东亚草原上,一个不为众人所知的民族已经开始驯养野马,这便是匈奴人。随着季节的交替,匈奴人不断地在其冬季营地和夏季营地之间进行大迁徙。当时,北欧人可能与匈奴人并无往来,因为当时俄罗斯的沼泽和水域比今天的里海更为广阔,阻断了双方可能交流的道路—当时,俄罗斯到处是湖泊和沼泽。在日益干燥的叙利亚和阿拉伯的沙漠上,生活着浅肤色或棕色皮肤的闪米特人,他们常常驱赶着成群的山羊、绵羊和驴子,往来于各个草场。正是这些闪米特牧民和来自波斯南部拥有黑色皮肤的埃兰人,最早和早期文明发生了亲密接触。这些游牧民族与早期文明接触,一方面是为了贸易,一方面则是为了掠夺。于是,在他们的部落中逐渐出现了胆识超群且富有远见的统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