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历山大统治之前,波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地就已经活跃着一批希腊人了,他们中有艺术家,有商人,还有官员和雇佣兵。在薛西斯死后的历次战乱中,有一支队伍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就是由色诺芬率领的由1万希腊人组成的***。色诺芬写了一部题为《万名将士的撤退》的小说,书中详细讲述了***从巴比伦返回亚洲希腊城的全过程,这是历史上首部由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将军写成的小说。而在亚历山大的远征及其王朝的分裂过程中,另一股希腊势力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便是包括语言、习俗、文化等在内的希腊文明,其被广泛传播到古老文明世界当中。这种文明的传播和渗透,甚至可以在中亚、印度北部等遥远地区找到痕迹,印度艺术发展就深受其影响。
许多个世纪以来,雅典一直是世界艺术和文化的中心,在世界普遍享有盛誉。雅典的学园历史悠久,开办了将近一千年,一直持续至公元529年。不过,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世界精神活动的中心却发生了转变,其跨越地中海,转移到了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港是一座新兴的商业贸易城市,由亚历山大建造而成,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此时,古埃及的王宫里都是说着希腊语的人,而法老王则是马其顿的托勒密将军。托勒密在继位前与亚历山大是好朋友,也深深崇拜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托勒密以过人的精力和卓越的才华,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组织研究。此外,他还撰写了一部有关亚历山大远征的书,遗憾的是此书已经失传。
虽然亚历山大也曾斥巨资资助过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但他的这种资助方式却不及托勒密一世的资助有意义,托勒密建立
起了第一个长久性的科研基金。在亚历山大城,托勒密还建造了一座名义上是献给女神缪斯的,但实际上却是一座博物馆的建筑,即亚历山大博物馆。
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这里,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如欧几里得、测得地球直径(和地球的实际直径相差不到50英里)的埃拉托色尼、《圆锥曲线》的作者阿波罗纽斯、绘制出首张星象图和形象表的希珀卡斯、世界第一台蒸汽机的设计者希洛等。他们都是科学开拓者中的闪耀明星。当时,阿基米德也从锡拉丘兹来到亚历山大博物馆求学,学成归国后还始终与亚历山大博物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时,还有一位伟大的解剖学家,据说他还做过活体解剖实验,这就是希罗菲勒斯。
亚历山大城经过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的统治,不管是在科学还是知识的领域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样的繁荣,在16世纪之前的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然而,这种昌盛却是短暂的。导致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已逝的马哈菲教授却认为,其最主要原因是博物馆的“皇家”学园制度限制了它的发展。当时,博物馆中所有的教授与研究人员都是由法老亲自任命,并由法老支付薪水支持其研究的。在托勒密一世的统治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和朋友的处境还算不错。后来随着托勒密王朝的更迭,各代法老日益古埃及化,并且日益被古埃及的祭司和宗教势力所左右,逐渐停止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后者的控制越来越厉害,直至完全扼杀了自由探索的精神,科学研究再难继续。在经历了最初100年的昌盛后,亚历山大博物馆逐渐衰
败,再也没有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托勒密一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他提出了发现新知识需要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的观点。而且,他还努力建立一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即亚历山大图书馆。它不只是一座书库,而且还是图书的复制及销售之所,一大批图书复制者不停地在这里抄写、复制图书。
直到这时,今天人类所拥有的知识才在历史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从此,人们才对知识有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亚历山大博物院和图书馆的创立是真正“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人类的历史迈入了一个伟大的新纪元。
那个时候,研究和传播知识都不是容易的事儿,可谓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的社会等级的鸿沟,如绅士阶层的哲学家就与普通的商人、工匠之间存在着这样的鸿沟。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批的金属工匠、玻璃工匠,但是他们与思想家之间几乎就不存在着精神方面的接触。
玻璃工匠们能够制出各种漂亮的瓶瓶罐罐、彩珠等,但他们却似乎对透明玻璃不感兴趣,也从未想过要制作什么透镜或试管;金属工匠们能够打造武器、饰品,却从未想过制造一台天平。哲学家们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