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理上的阻隔,使得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之间的联系受到了限制,如印度西北边境有崇山峻岭,中亚和印度内陆有群山环绕。尽管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但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上述各种文明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
在人类最初的几千年里,古代的日石文化广泛传播于旧世界温暖肥沃的大河流域,并逐渐形成一种祭祀传统—一种以神庙为生活核心并由祭司阶层掌控的习俗。显然,日石文化的创始人,就是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所提到的人类核心人种中的浅黑色人种。后来,游牧民族在季节的变化中不断迁徙,不断向外扩张,给原始文明增添了他们的语言和元素。他们不仅推动了原始文明的进程,自身的文明也得到新的发展,他们所到之处的文明都有所改变,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风貌。在美索不达米亚,推动各种文明全新发展的民族有闪米特人、埃兰人以及北欧系的米堤亚人、波斯人及希腊人;在爱琴海,促进文明发展的是希腊人;在印度,是雅利安民族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在古埃及,由于当地人极度迷信祭司文化,所以外来势力对其文化影响不大;在中国,则因为多次遭到不同部族的匈奴人的入侵,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如同希腊和印度北部被雅利安化、美索不达米亚被雅利安化和闪米特化一样,中国也被蒙古化了。由此看来,虽然游牧民族每到一处就进行各种破坏,但也有其有益于人类的一面。比如,他们带来了自由探索、道德革新的理念和精神;他们质疑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信仰,将光明带进了神庙—他们推举首领或族人中的佼佼者为领袖,既不信奉神灵,也不拜服祭司。
我们发现,自公元前6世纪起的数百年里,原始的传统逐渐为人类所抛弃,一种全
新的追求知识和道德的精神开始觉醒,而这种精神始终与人类历史的伟大进程同在,只是此时不再沉默。在此之前,阅读和写作是祭司阶层独享的权利,而这个时候,统治阶级和富有阶级都开始学习阅读和写作了。马匹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道路修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旅行和运输也变得更加频繁和便利了。为了便于贸易,人们开始铸造货币。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从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转向地中海的西半部地区。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城邦,它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便是罗马。
直到这里,我们还没具体讲述过意大利的历史。在公元前1000年,意大利还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国家,其境内丛林密布,到处是山。后来,大批雅利安语民族不断涌入意大利半岛,还建立了一些小城。在半岛的南部,有很多希腊人居住在那里。裴斯茨姆遗址气势极为宏伟,从这可以看出,希腊的聚居点在以往是很繁华的。此外,还有与爱琴人相近的非雅利安人系民族,即伊特鲁里亚人,他们在半岛的中部地区生活,他们征服了很多雅利安部落。罗马是以一个在台伯河畔的不显赫的小商贸城,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的,罗马的大部分居民说的都是拉丁语。然而,他们的统治者却是一位伊特鲁里亚人。
根据古代纪年史所载,罗马城建成于公元前753年。如果这样算来,那么它的建造时间比腓尼基人建造迦太基晚了半个世纪,即它是建于第一届奥林匹亚运动会23年后。但是,人们在古罗马广场的遗址发掘出一座伊特鲁里亚人的坟墓,发现其建造年代要早于公元前753年。
公元前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时代,而罗马城的伊特鲁里亚人国王正是在那个时代被废黜(
公元前510年)的。之后,罗马变成了一个贵族制***,由贵族阶层掌控国家权力。除了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语外,罗马和诸多贵族制的希腊***没有本质区别。
在此后的几百年里,罗马上演了一幕幕抗争史诗,罗马的平民阶级为了争取自由和参政权利坚持不懈地与贵族阶层进行斗争。此类的矛盾冲突,在希腊历史上也是频频发生,希腊人习惯称之为“贵族政治与平民政治之间的战争”。最终,罗马的平民取得了胜利,贵族阶层的特权统治被打破,平民赢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他们摒弃了旧有的排外思想,接受更多的外来人口,而罗马城也越来越繁荣。虽然罗马国内斗争激烈,但这并不影响其向外扩张的野心。
公元前5世纪,罗马终于踏上了对外扩张的征程。在此之前,罗马人曾多次与伊特鲁里亚人交锋,但总是以失败告终,虽然伊特鲁里亚人的城堡威伊距罗马城只有几英里,但罗马的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公元前474年,伊特鲁里亚人将面临灾难。希腊人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