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在奥古斯都·恺撒的统治下,人们一直生活在安宁昌盛的环境中,时间持续了200年之久,但最后陷入动荡、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生活在这片广阔土地上的平民的生活实况。不管是在繁荣太平的中国汉朝,还是在安宁和平的罗马帝国,当时这些文明国度的百姓生活都越来越接近后来人民的文明生活了。
罗马帝国时期,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铸币了。当时社会上新产生了一个阶级,他们既不是祭司也不是政府官员,而是一些拥有独立财产的人。从前,人们的出行经常受限制,而此时人们的出行自由多了,到处都是公路和旅店。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人们的生活更加随意、自由,过去人们总被某些传统习俗所束缚,几乎一生都只能生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环境中,被约束在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内。那时,只有那些游牧民族才会四处漂泊和经商。
然而,不管罗马还是中国,国家太平并不意味着在其境内就只存在一种单一的文明。实际上,在其领土的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文明差异性极大,其程度就如同曾经的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同英国本土之间的差异,各地的文明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甚至截然不同。在广阔疆域上,罗马的***和驻军随处可见,他们崇拜罗马神,说拉丁语。不过,那些比罗马人先到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城镇,最后虽然臣服于罗马人,但他们依然继续管理自己的事务,至少在某些时期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供奉着自己信仰的神灵。
事实上,在希腊、古埃及、小亚细亚和早已被希腊化的东方地区,拉丁语始终无法普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还是希腊语。后来成为使徒保罗的塔苏斯人扫罗,他既是罗马市民,又是犹太人,但他使用的语言不是希伯来语,而是希腊语。那个在波斯推翻希腊塞琉古王朝的帕提亚王朝,即便位于罗马的领土之外,但它的官方语言仍然是希腊语。
此外,在北非和西班牙
,虽然迦太基已经灭亡,但对迦太基语的使用却保持了很长时间。又比如古城塞维利亚,这个早在罗马尚未登上历史舞台就已经十分繁荣的城市,虽然在其几英里之外就驻扎着罗马老兵,但当地的闪米特族百姓所信奉的依旧是他们民族的女神,所使用的语言仍是闪米特语。再比如,塞普蒂默斯·塞维鲁在担任罗马皇帝期间(公元193年至211年在位),一直使用的都是自己的母语迦太基语,很久之后才开始学习拉丁语,但只是将其当成一种外国语言来学习。根据史料显示,塞普蒂默斯·塞维鲁的妹妹一直没有学会拉丁语,甚至在家中指挥罗马用人时,用的都是迦太基语。
不过,在高卢、不列颠、诺尼亚(今天多瑙河以南的匈牙利)、达契亚(大约是今罗马尼亚)等这些在罗马人到来之前没有建造大城市和神庙、没有文化的地方,则被罗马帝国给“拉丁化”了。同时,罗马帝国也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文明,在这些地方建造从一开始就以拉丁语为主要语言的城市或城镇。在这些罗马人兴建的城市里,人们供奉的是罗马神,当地盛行的是罗马风俗。后来,拉丁语分化出多种语言,如今天的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以及罗马尼亚语都是从拉丁语衍生出来的,不难想象当时的拉丁语和罗马风俗的普及程度有多高。到最后,就连非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也开始使用拉丁语,但在希腊、古埃及以及罗马帝国的其他东部地区却未被拉丁化。不管是在精神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他们都坚持着希腊和古埃及的民族传统。在罗马,一些受过教育的罗马人都将希腊语看成是绅士语言,并学习它。所以,相较于拉丁语,当时人们往往更喜欢希腊文学和文化。
在文化和传统如此复杂的罗马帝国里,其贸易和劳动的方式自然十分丰富多彩。各大定居点仍然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到,身强力壮的被视为早期罗马***支柱的自由农民,后来怎样在布匿战争中逐渐为奴隶所取代。在希腊,各种农耕方式也
相继出现,最初人们采用阿卡狄亚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方式,即每一个自由民都依靠自己的双手辛苦劳动,到后来斯巴达劳作方式风气形成,人们逐渐将劳动视为有损颜面的事情,并将劳动强制交由奴隶阶级承担—这些奴隶被称为“希洛人”。不过,这些耕作方式都成为过去,因为在大多数希腊化的地区,领地制度及奴隶集体劳作逐渐成为主流。
在大部分希腊化地区,奴隶集体劳作和领地制度开始流行。这些奴隶不是被俘虏来的,就是生为奴隶,被俘虏的奴隶都说着不同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