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世界简史 >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根据人类灵魂的需要而做出调整的过程。尽管这些宗教信仰显得有些荒诞怪异、不合逻辑,但是其还是能给古埃及人民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让古埃及人民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信仰。由于古埃及人民是如此强烈地渴求灵魂永生,所以他们的宗教生活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满足人们的永生梦想。与以往所有的宗教相比,古埃及的宗教有其独特之处,那便是其对灵魂永生的独特理解。后来,古埃及遭到外族入侵,古埃及众神的政治意义不复存在,于是古埃及人就更加迫切追求来世的补偿了。

当古埃及被希腊人征服之后,新兴的亚历山大城成了古埃及新的宗教生活中心,同时也是希腊所有统治区域的宗教生活中心。在由托勒密一世兴建的塞拉贝姆大神殿内,供奉着一位“三位一体”的神,即塞拉庇斯(奥西里斯与阿庇斯合二为一时的名字)、伊西斯、荷鲁斯的组合体。它们被视为三位一体的神,而不是三位独立的神。在人们眼中,塞拉庇斯的地位等同于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波斯的太阳神。这种崇拜极为广泛,任何希腊所统治地区都存在这种崇拜,甚至还传到了北印度和中国西部。

对于那些生活贫苦、处境悲惨的百姓而言,他们深信人类的灵魂是永恒不灭的,相信自己今生所遭受的苦难会在来世得到慰藉和报偿。“灵魂的救赎者”是人们对塞拉庇斯的称呼,当时有一首赞美诗如此写道:“当死亡降临,塞拉庇斯依然陪伴在我们身边,庇佑我们。”当然,女神伊西斯也有大批的信徒,他们尊她为“天

后”,在神殿中供奉她怀抱婴儿的神像,提供源源不断的祭品,香火不断。祭司们修面净体,终生守身,终生守护她的祭坛。

崛起的罗马帝国为这种日渐兴盛的宗教崇拜打开了一条通往西欧的大门。当罗马大军的旗帜到达苏格兰和荷兰时,塞拉庇斯—伊西斯神庙、祭司的传经授道、灵魂不灭的渴望也接踵而至。但在当时,有很多对宗教派别与塞拉庇斯—伊西斯教是对立的,而密特拉教最突出,它的发源地是波斯,是一种主要祭拜密特拉神的神秘宗教仪式,不过这些仪式如今已经失传了,它的祭品一般是仁慈的圣牛。

与复杂的塞拉庇斯—伊西斯宗教仪式相比,密特拉教的宗教仪式似乎要原始得多,不禁令人联想到古老的日石文化的血祭仪式。密特拉教举行祭祀典礼时,祭司通常会在圣牛的腹部划开一个小口,让鲜血从这个小口中流出,人们以为新的生命就是从鲜血中诞生的。而密特拉教徒们往往是以用于献祭的圣牛的鲜血来进行洗礼的。信徒初入教时,会站立在祭坛之下,这样,献祭之时,圣牛的鲜血就会洒到他们身上。

与早期罗马帝国统治下向市民和奴隶提倡效忠的很多别的宗教一样,这两种宗教同样是个人宗教,它们所关注的只是个体的永生和救赎。但以前的宗教却都是社会性的宗教。在以前的宗教模式中,一个城市的神是最主要的,其后才是个人的。祭祀活动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社会性的公共事务,它们所关注的是养育我们的这个世界的集体的需要。后来,希腊人和罗马人先后将宗教从政治领域中剥离出来。此后,在古埃及传统的引导之下,宗教逐渐演变为关注个人了。

这种提倡灵魂永生的、新兴的、关注个人的宗教,抢走了人们对旧的国家宗教的激情,然而并没有真正代替它。在罗马帝国的早期,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里都建设有供奉着各路神灵的神庙,不仅有供奉着罗马神朱庇特的神庙,还有供奉着罗马皇帝的庙宇,当时罗马皇帝已经从古埃及法老那学会了做“神”。在这些神庙里,举行着庄严、冷漠

的政治性礼拜,人们到这里顶礼膜拜似乎只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但是,当人们去天后伊西斯神庙朝拜时,通常是去倾诉个人的苦恼,祈求女神的指点和怜悯。想必当时人们还敬奉地方上各路稀奇古怪的神灵。如一直信奉原先迦太基女神维纳斯的塞尔维亚人;在地下的庙宇或洞穴中,一定有密特拉教的教坛,奴隶或士兵侍奉着;也许,也有一个犹太教堂,犹太人成群地聚集在这里,阅读《圣经》,笃信他们看不见的上帝。

罗马的国教往往带有政治色彩,犹太人常因此而遭遇各种麻烦。犹太人对自己的神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忠诚,所以他们不会去崇拜其他神,因此也就不会去参加罗马皇帝的公祭活动。基于对偶像崇拜的禁忌,他们甚至不愿意向罗马国旗致敬。

早在乔达摩诞生之前,东方国家就已经存在男女苦行僧了。他们放弃了家庭、财产、享乐,靠禁欲、隐居、苦行等修炼方式去寻求精神的力量,以挣脱世俗的烦恼和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