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世界简史 >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在***出现的最初两个世纪里,在罗马和希腊帝国的统治下,人类的灵魂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这一时期,奴役和暴行在社会上风行;傲慢和炫耀泛滥,而平静和幸福却少之又少。穷人们的生活悲惨凄苦,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富人的鄙视和压榨,而富人们则不安而又疯狂地寻欢作乐。绝大多数城市里,角斗场血腥的刺激场面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幕,***进行厮杀,其残忍程度是难以想象的。那时的人们就这样地生活着,人们内心的不安在极度的宗教不安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当雅利安游牧民族第一次向古代文明侵犯时,古老的庙宇神灵和祭司阶级就难逃被改造或是消亡的命运。在经历了几百代人的沧桑变迁后,农耕民族建立了浅黑色人种的文明,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生活和思维模式—以庙宇为中心的模式。他们的心灵受制于祭司、风俗、玄幻故事和对打破常规的畏惧心理。对我们来说,他们所敬仰的神灵是荒诞的、不合逻辑的,那是因为我们属于雅利安化了的世界,但这些神灵对那些古老民族而言,是他们梦境中显现的事物的逼真再现,他们对这些神灵深信不疑。在苏美尔或是古埃及,如果一个城邦遭到其他城邦的侵占,那么这个城邦中的男神和女神都会遭到这样的命运—或被取代,或被改名换姓。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什么变化,那便是敬神的精神和方式。虽然梦境中的形象所有改变,但是梦却从未中断。从精神层面上来看,早期的闪米特征服者与苏美尔人之间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当他们接管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宗教后,并没有改变其本质。从宗教革命的意义上来说,古埃及人从来就没有被征服过。不管是在托勒密的统治之下,还是在罗马帝国的占领中,古埃及的神庙、祭坛和祭司始终以古埃及传统的方式存在着,不曾改变过。

如果两个有着相似社会和宗教习俗的民族之间发生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那就可以通过同化或者合并的方式,化解两地神庙和神灵的冲突。如果这两种神在本质上

并无太大区别,那么他们就会被合二为一,变成一种神,祭司和百姓们于是就说:“虽然叫法不一样,但他们其实就是同一个神。”这种多神混合的现象被人们称为“泛神崇拜”。

公元前1000年前后,是历史上的大征服时代,更是一个典型的“泛神崇拜”时代。在许多地方,不少的地方神灵都被一个统一的主神所取代了,更确切地说是被吞并了。这样,当希伯来先知们在巴比伦宣告全世界只有一个神即正义之神时,人们就不觉得奇怪了。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神与神之间的差异太过悬殊,致使彼此间难以融合在一起,因此他们只好被勉强地融合在一起。在被希腊人征服以前,爱琴海地区的人极为崇拜一位女神—母神,但是她后来嫁给了一位男神;一些动物神、星宿神则常常被拟人化,或是将这些动物或是天象方面的神—如蛇、太阳、星辰等—转化为某种象征或装饰;而那些被征服民族的神,则往往被丑化为与光明之神为敌的邪恶之神。在神学史上,对地方神进行弱化、改换、合理化处置等现象随处可见。

当古埃及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时,“泛神崇拜”便已经十分盛行了。当时古埃及的主神是奥西里斯(Osiris),他被视为丰收之神,人们通常会在丰收之时对其进行祭祀,据说古埃及法老就是他在人间的化身。传说中,奥西里斯死过多次,但每次又都复活了,所以人们不仅将其视为掌管人间播种和收获的神,还很自然地将其看成掌管人类长生不老钥匙的神。他被赋予了多种形象,比如埋卵重生的大翅圣甲虫、光芒四射的落而复升的太阳,等等。

后来,牛神阿庇斯和奥西里斯神合为一体,并娶了女神伊西斯(Isis)。伊西斯又叫哈索尔,是位母牛之神,此外,她还是新月和海洋之星。当女神的丈夫奥西里斯仙逝后,她诞下了荷鲁斯(Horus),荷鲁斯是黎明和雄鹰之神,等他长大了,就成为新的奥西里斯了。伊西斯的形象被塑造成怀中抱着正处于婴儿期的荷鲁斯站在新月上

的样子。

其实,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神与神之间的关系完全没什么逻辑可言,可在人类的思维尚未发展到严密的有系统的程度前,这些借助人类的幻想而被编织出来的神话就存在某种梦幻般的联系。除了这三个主神外,古埃及人还供奉其他一些更为奇特、神秘的古埃及神,一些凶恶之神,如长着豺首的亡灵导引神阿努比斯,他是黑夜之神,是众神及人类的敌人,是诱惑者,也是吞噬者。

任何宗教体系在其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