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王国理所当然地由他的儿子们瓜分,这又加快了领土分裂的速度。
所以,查理曼之后的欧洲历史,就成了这样的历史:一方面是君主与王室成员之间的争斗史,即他们为了争夺不稳定的君位、爵位、主教之位和欧洲城市掌控权的争斗;另一方面是日耳曼语系民族和法语民族之间的仇视在动荡的局势中不断加深的历史。当时,每一个皇帝在接过权杖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加冕仪式,所以许多皇帝的最大愿望便是,不惜一切夺取那座早已衰败的徒有其名的罗马城,并在那里举行自己的加冕仪式。
造成欧洲时局混乱的第二个原因是:罗马教会希望让罗马教皇当皇帝,而不是由俗世的王子们来继承王位。事实上,罗马教皇早就已经是“大祭司长”了,但出于各种目的,他还是希望能由自己统治日渐衰败的罗马城。虽然教皇并没有军队,但他
却拥有一个由教士组成的庞大宣传体系,整个拉丁语世界都能为其所用。尽管他无法控制人的肉体,但他却掌控着能够操控他人灵魂的神奇钥匙,而这把钥匙则决定着人们到底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所以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当诸侯们先是为了平分权力、继而为了独掌大权、最后是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相互争斗时,罗马教皇则以***世界最高领导者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时而显得咄咄逼人,时而显得老谋深算,时而又显得虚弱无力—因为担任教皇一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并且平均任期不超过两年—他们出面斡旋,但实际上却是希望所有君主都服从他的指令。
虽然王侯之争、国王与教皇之间的较量是导致欧洲时局动荡的重要原因,不过却不是全部。
当时,在君士坦丁堡,仍有一位说着希腊语,声称要统治整个欧洲的皇帝—查理曼。这位一心想要重振罗马帝国的查理曼,他所复兴的仅是拉丁语部分的罗马帝国,所以这便极容易让希腊语罗马帝国和拉丁语罗马帝国发生对立,而且这种对立还不断升级。而导致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的关键问题是,希腊语地区的***与拉丁语地区的***之间的对立。罗马教皇自称是***第一圣徒圣彼得的继承者,是***的最高领导者。对此,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主教们完全不接受。于是,双方之间便展开了关于“三位一体”说的合理性的论战。在经过长期的争论之后,统一的***会终于在公元1054年宣布破裂。从此以后,拉丁语系教会和希腊语系教会划清界限,而且公开对立。正是这种宗教对立加上其他矛盾冲突,共同造成了拉丁语***派的衰落。
然而,在这种四分五裂的***世界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三组对抗势力。当时在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一带,还生活着一些不肯接受***教化的北欧部族,即诺曼人。诺曼人雄踞海上,干一些海盗勾当为生,肆无忌惮地在整个南至西班牙的由***国家控制的海岸进行抢劫掠夺。他们沿着俄罗斯河流一直往北推进,然后来到了荒芜的中部地区,开辟了南部河流航道。此外,他们还将自己的海上势力扩展到黑海和里海。他们在俄罗斯创建了公国,并成为最早的俄罗斯人,就是这些诺曼系的俄罗斯人差点儿就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在公元9世纪的初期,英格兰还是一个***化的低地日耳曼国家,统治它的是国王埃格伯特,而埃格伯特也正是查理曼的学生和门徒。埃格伯特的继承者是阿尔弗烈德。至公元8**年时,诺曼人夺走了阿尔弗烈德所统治的英格兰超过半数的领土。到公元1016年时,卡纽特率领诺曼人攻占了英格兰全境。公元912年,另一支诺曼人在首领罗伦的带领下,征服了法
兰西北部,并建立起一个诺曼底公国。
虽然征服者卡纽特手中牢牢掌握着英格兰、挪威、丹麦三地的大权,但是他一去世,他的帝国也随即土崩瓦解了。这种局面其实是因为未开化民族的政治缺陷造成的,即国王死后,其王国便由其子嗣共同瓜分。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诺曼人的王国没有分裂,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诺曼民族是强悍的、精力充沛的民族,他们乘坐自己的大木船到过冰岛和格陵兰岛,他们是第一批抵达美洲的欧洲人。后来,他们还从撒拉逊人手中将西西里岛夺了回来,甚至洗劫了罗马城。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卡纽特的王国本可以更加强盛,它可以发展为范围横跨美洲到俄罗斯的海上强国。
在日耳曼人和拉丁化欧洲人的势力范围之东,是突厥民族与斯拉夫部族的混居之地。其中,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最多的是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他们是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