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854年到1871年,欧洲未能实现社会间与国际间的完全和平,其原因有二:第一,贵族们还妄图恢复其不正当的特权,甚至无耻地干涉人们的思想、著作、讲学等方面的自由;第二,在维也纳会议上由各国外交家们定下的国界线存在许多的不合理,从而使得欧洲的局势日趋紧张。
在西班牙,君主政体复辟的倾向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还恢复了宗教裁判所。到了公元1808年,当拿破仑把西班牙交给自己的哥哥约瑟夫统治时,大西洋彼岸的西班牙属***却正向美国学习,对欧洲的强权体系予以抵抗、反击。在南美洲,也出现了一位乔治·***式的人物,他便是玻利瓦尔将军,正是他带领着南美人民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对于这次起义,西班牙根本不具备镇压的力量,于是这次的起义也就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一样被拖延了下来。后来奥地利方面提出:根据神圣同盟的精神,欧洲各国君主应该在这场战争中对西班牙施以援手。不过,这一提法却遭到了英国的强烈反对,但真正对欧洲列强企图在西班牙复辟君主制给予严重警告的,则是美国的总统门罗。
公元1823年,美国的总统门罗采取了果断的行为,公开发表声明称:任何欧洲国家,只要其在西半球进行扩张,那就是与美国为敌。这便是著名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宣称,美洲之外的国家都不准在美洲扩张。由于门罗主义的存在,欧洲列强在之后的1
00年时间里一直不敢干预美洲事务,而西班牙属美洲的新国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
尽管西班牙君主制度丧失了***,然而其在欧洲协约的保护下依然可以在欧洲做任何它想做的事情。公元1823年,西班牙的一次民众起义遭到了镇压,而镇压他们的便是得到欧洲会议授权的法国。与此同时,奥地利也镇压了一次那不勒斯的起义。
公元18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去世,王位由查理十世继承。查理十世破坏出版和大学的自由,企图复辟专制政府,甚至打算给在17**年大革命中遭受损失的贵族赔款10亿法郎,以补偿他们财产被没收、城堡被烧毁的损失。公元1830年,巴黎市民奋起反抗妄图复辟旧制度的查理十世,然后拥立路易·菲利浦为国王。路易·菲利浦的父亲是在恐怖政治时代被处死的奥尔良公爵菲利浦。对于法国的这次革命,由于英国公开表示支持,而奥地利和德意志境内都出现了自由主义运动,所以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也大都没表示反对。然而,法国毕竟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而路易·菲利浦(公元1830—1848年)当了18年的法国立宪君主。
维也纳会议所达成的和平,由于各国君主的倒行逆施又被打破了,欧洲再次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而且,由于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外交官们还划分了不合理的国界线,也造成了局势的紧张,这种紧张对人类的和平威胁越来越大。
将思想
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的各民族的事务放在一起来治理,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且,一旦这些分歧因为宗教的纷争而日益加深和恶化的话,那事情就更难办了。除非是在某种强烈的共同利害关系的刺激下,否则这些有着不同的语言和传统的各个民族是无法团结起来的。比如,瑞士山地族的各个民族之所以一度紧密团结,就是因为他们需要抵抗共同的入侵者。况且,在瑞士,施行的是高度的地方自治政策。另外,像马其顿那样的国家,各民族混居在一起,村子零落,极其有必要实行郡县自治制度。如果读者看一下根据维也纳会议绘制的欧洲地图,就会发现,这次会议似乎就是为了激怒各国人民。
维也纳会议将荷兰***毁坏殆尽,其完全没有必要地将信仰**的荷兰人与原来的西班牙属地(后归葡萄牙)尼德兰法语系的***徒,凑在一块儿,并由此建成尼德兰王国。维也纳会议还确定,把原来的威尼斯***和远至米兰的整个意大利北部地区,全都交给讲德语的奥地利人统治。会议还将讲法语的萨瓦和意大利的某些地区拼在一块儿,撒丁王国就这样重新恢复了。由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捷克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人组成的奥地利和匈牙利,本来就是由彼此不和的民族组成的易爆混合体,会议后又加上了意大利人,这便令局势显得更加紧张了。公元1772年和1793年,奥地利侵占了波兰并
得到承认,这就更使得战争一触即发了。信仰***并具有共和精神的波兰人民,大部分都是在信仰希腊正教的俄国沙皇的统治之下生活着;波兰的一些重要地区,则被划到了信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