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我的阅读

我的阅读

译出来。的确,维吉尔的文笔确实很精彩,但他笔下的诸神和人类好像是伊丽莎白时期假面舞会中的才子佳人,全都虚情假意地在激情、冲突、怜悯和情爱之间游走,而《伊利亚特》中描述的人类和神祇却都是欢声笑语的、洒脱的。维吉尔沉着迷人,就像一尊在月光普照下的阿波罗大理石雕像,而荷马却像是烈日下迎风而立的威武少年。

在书籍的世界遨游是多么让人惬意呀!可是从《希腊英雄传》到《伊利亚特》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并且整个旅途也不总是让人身心愉悦的。或许有人都已经绕着世界飞行了好几圈了,但我依旧在语法和字典的迷宫中艰难的跋涉,也许是掉进学校为了专门迷惑求知的学生们而设立的考试陷阱了吧。但是我认为像《天路历程》就应该有个很不错的结尾,虽然它不时就在路的尽头和拐角处给我设立些惊喜,可它还是太繁长了。

很早我就开始读《圣经》了,但我那时根本不理解它讲述的到底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真的奇怪,对于天国里回响的佳音,我的灵魂竟没有一点反应。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周日清晨,我无事可干,于是就央求我的表姐帮我诵读《圣经》里的故事。虽然她觉得我可能不会理解《圣经》,但还是在我手心里拼写出了约瑟和他兄弟们的故事。十分遗憾,我并没有被这个故事吸引。那些古怪的叙述和反反复复的咏叹让这个故事显得十分不真实,就如同是远离了“迦南地”,让我昏昏欲睡,还没讲到约瑟的兄弟们穿着彩衣到雅各的帐篷里编造谎言,我都已经在“瞌睡乡”里游玩了。

至于我为何对那些希腊神话如此着迷,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的确对《圣经》里的故事感觉到兴趣索然,当然这不是我在波士顿求学期间认识几个希腊人,并对他们所描述的祖国历史传说的热爱所感染的原因。反过来说,我从没遇见过一个希伯来人和埃及人,就算他们是一些野蛮的人,他们的民族故事也全都是编造的,并由此来解释那些冗余的咏叹和稀奇古怪的人名。但我也不认为希腊神话没有意思,也没认为像“帕特洛尼米克”这样的希腊名字有些古怪。

那么,我该怎么诉说我之后在《圣经》中发现的智慧和光辉呢?随着多年的阅读,阅读《圣经》带给我越来越多喜悦和感动;慢慢地,它成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但是,我对《圣经》中的很多地方依旧

存在抵触,我强迫自己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书中烦琐的重复和注释,让我本不顺畅的阅读变得更加拥堵,我觉得书中强加给我的种种不快是用获得的历史知识无法弥补的。在我看来,我十分希望能跟豪威尔斯先生一块,肃清古代文学中丑陋粗鄙的部分。当然,我也跟其他人一样,坚决反对曲解和篡改这些伟大的著作。

阅读《以斯帖记》,你会在这本书的率真和朴素中发现某种让人震撼的东西。还有什么能比以斯帖面对邪恶的君王时更加具有戏剧性呢?她明明知道她的性命就攥在君王的手中,万一君王发怒,没有人可以救她,但她还是将女人的柔弱和恐惧克服,抱着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到君王面前,她的心里只有:“要是我死了,那就只有我死了;要是我还能活下去,那所有的人们就全都能活下去了。”

《路得记》讲述的是一个富有东方情调的故事!不过,跟波斯大帝国首都的繁华相比,那些朴实醇厚的乡下人是多么格格不入呀!路得心灵善良且忠诚,在波浪起伏的麦田里,她跟收割者们一起劳作,我们全都不由地爱上了她。她美丽且无私,就像黑暗天空中的一颗灿烂的明星,将这残酷的年代照亮。路得的爱世间罕见,它超越了残酷的宗教纠纷和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圣经》给了我深深的慰藉:“有形的事物经常是短暂的,只有那些无形的东西才是永恒的。”

自从我喜爱读书开始,我就喜爱上莎士比亚了。我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读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但我记得那时我是以一个孩童的理解力和好奇心来阅读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就是《麦克白》,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让我永世难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故事中的幽灵和女巫都追踪到我的梦乡之中。不过,在梦中,我的确看见麦克白夫人那娇小且苍白的手紧紧握着匕首——这一幕是如此的真实,就像我跟那个悲痛万分的王后一块见到匕首扎来那样。

在我阅读完《麦克白》后,我又阅读了《李尔王》,当我读到格罗斯特的双眼被弄瞎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恐怖。我的心底怒火在燃烧,手指无法动弹,不再阅读下去。我愣怔怔地坐了好长时间,血液在我太阳穴处贲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