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又如何能在斗争中取得优势。
面对汉默如此,面对杜兰特就更是如此。
因此玛利亚在面对杜兰特的质问时,给出的答案只有‘格局’。
对于这个回答,杜兰特一头雾水。
他不理解玛利亚口中的‘格局’究竟是什么意思,但他听出来了,玛利亚确实不在乎赚不赚钱。
既然如此,杜兰特也就无所谓了。
老板都不在乎赚钱,自己一个手下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他还是很称职地帮伏尔加分公司推销拖拉机。
杜兰特的无奈,玛利亚是看在眼里。
但这确实是格局上的问题。
玛利亚没有跟他说清楚,因为这里面的格局,是长远的。
就跟非洲的战略部署与德国东部的战略部署一样。
需要长时间操作,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时机,将会爆发出巨大的革命性。
试想,苏联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竟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建厂,单单是这件事就很匪夷所思。
如果只考虑赚钱,那这格局就真的小了。
而且伏尔加分公司所带来的,绝不是盈利问题,而是一种思想上的入侵。
说白了,就是意识文化入侵。
苏联确实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文化。
无论是一开始是莫斯科公国还是沙俄,都不存在值得称赞的文化。
但苏联所要输出的,从来都不是本国文化,而是意识形态。
如果依靠报纸新闻,必然会被各种阻拦,恐怕来自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连进入美国社会都不可能。
所以,以这家公司为一点起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尽管以一家苏联公司去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几乎不可能。
但至少是从零跨越到一,属于是开始。
更何况要想让美国人民认可社会主义思想,他们所需要做的不是去‘说什么’,而是‘做什么’。
既然要体现出苏联的‘做什么’,就应当通过最直接的手段去进行传导。
当然,这家伏尔加分公司还有其他的未来部署,至少得在几年后才能发挥出来。
现在留给这家分公司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发展。
按照玛利亚的要求,这家公司不仅仅发展业务那么简单,他们还会在附近进行庄园建设。
租用的庄园都会用来进行种植,以便于给公司内的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与未来的储备。
而且玛利亚还聘请了退役老兵来担当一部分的安保工作。
剩余的,便是对美国gcd的帮助。
自从一战结束之后,美国gcd已经恢复了其合法地位,并且与美国工人党合并。
但这不代表美国政府不会监视美国gcd,恐怕在里面,十个人有九个人是美国政府的间谍。
对于此事,玛利亚自然要警惕万分,因此伏尔加分公司会提供帮助,但不会让他们接触到更深的机密。
这样可以避免美国间谍的再度渗透,但这样去做,自然会让美国gcd成员感到不满。
关于与美国gcd和美国政府的较量,都是后话。
处理完分公司的安排与未来部署之后,玛利亚便受到邀请,去观赏一部新上映的默剧电影,《淘金记》。
玛利亚对默剧电影其实没多大兴趣,毕竟她上辈子的时候所接触到的电影,都是各种特技炫酷。
然而,当她来到电影院,并安安静静地坐在里面观赏着这部电影时,整个人都投入到《淘金记》的内容里面。
这部电影的各种幽默搞笑桥段,即使是玛利亚也忍不住拍手欢笑。
而关于主角查理与大批贫民去淘金时所遇到的暴风雪历程,更是让玛利亚感到真实。
因为他这部电影所描绘的内容,就是从事实中改编而成。
结束之后,她在旁人口中知道了这部电影的执导、编剧及主演是谁。
他正是卓别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