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的轻描淡写,玛利亚只把他当做成在装逼。
当然她也了解,这确实是杜兰特的特长。
但为了确保这家分公司能按照最合理的方式运行,玛利亚特意从国内调来了管理人员。
这家隶属于苏联的公司,将会按照最合适工人的方式进行招聘。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八小时制度、一周双休、一天三餐、员工宿舍等等的,都是正常流程。
只不过,有一些制度还不能搬运到这里来。
例如将权力交还给工人。
不是不想,而是还未完善。
毕竟,即使是苏联里面,这项政策也只是在试验阶段,后续出现各种问题都需要去处理和弥补。
可即使如此,伏尔加分公司依旧被美国内的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好。
无论是待遇还是福利,已经超出了美国所规定的员工待遇福利正常水平。
玛利亚所提出的一个宗旨,那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这家分公司的老板毕竟是苏联,没有资本家那么多拐弯抹角,所以在执行时,很快便获得了工人们的支持。
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
这家分公司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尽管一开始有不少资本家想来投资,但都被拒绝出去。
一来,这家分公司并不缺钱。
二来,分公司已经找到了市场,正在针对性销售。
三来,伏尔加公司总部从一开始就抵制股票融资。
这是完全脱离美国资本市场的玩法。
如此一来,这家分公司确实赚不了太多钱,即使有杜兰特这样的天才销售员,也很只能勉强弥补分公司的内外支出。
然而这家分公司的核心用途并不是赚钱。
从建立这家分公司的一开始,玛利亚就没想过要如何赚钱。
上司没想过赚钱,这家分公司即使再怎么出色,杜兰特的销售天赋多么厉害,也很难达到寡头资本的那种规模。
毕竟,要成为美国一流资本家,你不可能不上市。
因为一旦上市了,你就能融资,就能获得更多的资金,然后再用钱赚钱。
反观这家伏尔加分公司,拒绝上市不说,对待工人的福利甚至是别人家的数倍有余。
如此一来,刚成立没多久的分公司,确实很难盈利。
若非杜兰特的口才天赋实在是太强,加上他的人脉和声望,让分公司获得更多订单,恐怕分公司还要向总部申请维持资金。
但这件事还是让杜兰特耿耿于怀。
明明可以将规模再一次扩大,赚取更多的钱,可是在各种规矩和要求下,却让他寸步难行。
这种感觉让杜兰特难受得想要吐血。
无奈之下,他只能找到还未离开美国的玛利亚,
当他到来时,玛利亚已经是恭候多时了。
杜兰特是一个很出色的人,而且相对于其他资本家而言,杜兰特的处事风格至少能避免成为路灯挂件。
但是,他终归是资本家。
资本家的逐利性不是主动技能,而是被动技能,就像是剥削问题一样。
至少存在着雇佣关系,就不可能避免得了剥削。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苏联想将权力归还给工人,而这项工程如今仍在试验当中。
面对资本家的被动技能,即使是红资哈默,也无法避免资本家的被动逐利。
这与愿不愿意没有关系,这是cap的逻辑理论。
所以她很清楚,杜兰特绝对会因为此事而找上自己。
当她直面杜兰特时,玛利亚没有丝毫意外,而是平淡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杜兰特先生,当你只考虑到赚钱时,格局就小了。”
然后,便没再多说什么。
杜兰特确实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但也仅限于合作伙伴,而非同志。
玛利亚会对公司里面的不少人称呼为同志,可杜兰特不行。
并不是敌视杜兰特,也绝非刻意针对杜兰特,这是立场问题,并非私人问题。
玛利亚会利用资本家,但绝不会承认资本家。
未来的世界,必然是社与资之间的斗争,这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更是人类与私有制的斗争,必将是永恒的,伴随人类一生的斗争。
玛利亚并不会拒绝任何与资本相关的内容,如若不能做到知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