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
通过这些新鲜手段,一点点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年轻人。
而且不只有国外的年轻人,对于国内的年轻人也同样有效。
年轻人嘛,追求新鲜事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提案暂时被记录下来,毕竟玛利亚不是处理内政的人,因为这些提案将会有弗拉基米尔等人去完善。
然后就是关于挖墙脚这件事。
在挖墙脚方面,苏联并不是第一次去做。
鲁道夫·狄塞尔其实就是被他们挖过来的人才,他给苏联带来了最强大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革新。
尼古拉·特斯拉也是一样,他的到来,给苏联的电力发展进行了隔代更新,如今甚至还加入到雷达研究里面。
通用汽车公司创始人杜兰特也勉强算是被他们挖过来的人,虽说只是一个资本家,但他的销售天赋,确实为苏联赚了不少外汇。
通过这些例子,玛利亚很简单很清晰明了地陈述起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去挖,又要挖哪些人,通过什么手段去挖,又内政部需要去讨论细究的话题。
只不过,相对于政治局内的琢磨,玛利亚心中同样有了人选。
如今还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研究的西奥多·冯·卡门。
还有还未拜访美国的爱因斯坦。
这两个人是玛利亚目前想到的主要科学家,前者是关于火箭研究方面的超级天才,后者爱因斯坦就不用多说了。
而关于殖民地的解放方案,玛利亚没有任何异议,而且还提议,应该加大力度。
特别是针对日本这些国家。
日本确实是国际联盟中的一员,但只要日本那边的部署成功,他们就能以‘被动反击’的方式迅速消灭关东军,然后开始压缩日本生存空间。
由于东亚地区的战略部署是最困难的一个点,里面的势力错综复杂,且又不能直接出兵。
这就导致托洛茨基压力巨大,但他乐于此事。
既然不能让全苏联都按照自己的‘不断革命’去进行,那就在海参崴这边去尝试。
决定已经落下,所有安排都开始执行起来。
对于意识文化上的输出,身为《真理报》主席的布哈林,很快就提交了自己的第一套方案。
他认为,既然可以通过电影这种传播媒体来输出意识形态,那就应该先在国内开始,导演人物也应该在国内寻找。
但在这份报告中,他还提出了一个颇有见地想法。
“电影的内容输出,不应该只有意识形态上的输出,还应该有三观的塑造。”
“我们应该教导国内的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摆正三观,但不能过分死板,得留有思考空间,让年轻人懂得思考与辨证。”
“只有确立了三观思考能力的年轻人,才能成为苏联的未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设立更多的科学电影,培养年轻人们对科学的喜爱,毕竟科学家就是从小培养。”
这番颇有见地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他们会现在国内寻找导演,然后再进行媒体工作上的开发。
除了电影之外,工作人员还联想到其他媒体。
书籍、歌曲、小说载体,以后甚至还能把游戏也拉入进来。
当然,这些内容都需要时间去开发,但最起码的方向性已经确立了。
紧接着就是对科学家的挖墙脚行为。
负责对外的玛利亚自然也会兼顾这样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并不容易。
首先是这些科学家对苏联的印象。
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人将苏联和沙俄划上等号,认为苏联就是一个改了颜色的沙俄,但内部依旧是民族压迫与种族剥削。
所以,要想拉拢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想法。
而且科学家是每一个国家都要死命把控的资源,这可是人才资源,不可能让玛利亚轻易挖走。
再加上各个国家对苏联都充满戒备,这就更让这份工作困难重重。
但很快玛利亚就想到了一个点子。
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但科学无国界啊。
既然如此,那就应当开启一些项目,以此来吸引科学家的到来。
苏联内部也不是没有科学家,那都是前沙俄遗留下来,如今被苏联所重用的核心人物。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如今当任列别捷夫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