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直接被击落。
当侦察机回来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防守101高地的部队,是苏军,而且那片地区已经被严密设防了。
尽管这份情报并不详细,甚至连敌军的主要军备部署都无法侦察到,但古德里安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
展开进攻之前,古德里安向后方申请了空中支援,他打算以空中优势对这片地区实施轰炸。
只要炸上一片,他们的设防就会化为乌有。
很快德军第一批轰炸机群来到了101高地上空,对这片地区实施了大规模轰炸。
尽管苏军早就在这里布设了大量的防空炮,但还是挡不住德军的大量飞机。
扛不住压力后,苏军师长立即向后方申请空军援助。
在红四方面军进入斯洛伐克之后,便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军备工程建设。
除了防线与交通枢纽之外,便是临时机场的建设。
所以,当前线的空中支援请求传到后方时,临时落在这里的一百八十架飞机开始起飞。
于是乎,在这个101高地上,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小规模空战。
德军飞机在两百架以上,苏军飞机数量为一百八十架。
这场空中大战持续了整整两天时间,由于双方飞机数量十分接近,而苏军又有己方防空炮支持,这导致双方战损率几乎持平。
空中的焦灼并没有影响地面战场的紧迫感。
德军陆军已经在空中支援到来时,发起了好几次小规模进攻。
德军步兵进攻是有着他们的战术思路。
进攻的前一天,德军便从各个战斗分队中抽出8到10名战斗骨干,由两名军官,三到四名士官,以及若干士兵组成一个五十多人规模的突击小队。
开战之初,德军的突击小队以巡逻的方式,对预定目标发起试探性战斗侦察。
被安排战斗侦察的突击小队,会被分为两组,每一组由一名军官和1-2名士官带领。
每一组侦察小队都会有各自的制定任务。
有些侦察小队是负责切断苏军电话线,有些侦察小队是观察苏军的防线分布,有些侦察小队是探明苏军火力配系和战斗部署。
除了侦察工作之外,突击小队还会被分配到掩护工作,他们尽可能地寻找合适的火炮架设点,或者对火炮有威胁的阵地发起进攻与定位。
而在此过程中,突击小队是可以获得后方的火炮支援。
这种支援可以进行短暂的炮轰,又或者进行长时间的炮击压制,以便于突击小队更快拉近双方距离。
对于德军战初的侦察性进攻,苏军也同样如此。
他们的火炮早就调好了角度,在101高地进行俯瞰的士兵会监视者敌军的一举一动。
一旦德军进入炮击范围,观察士兵便会传达指令,等炮手实施炮击。
所以第一轮试探性进攻时,德军便损失了几十个这样的突击小队。
但凭借德军的作战素养支撑,突击小队还是进入了炮击死角,而他们接下来要迎接的,就是苏军步兵的进攻。
马克沁中机枪的交叉火力,形成了一条死亡火力网,尽管突击小队装备着冲锋枪,但是在中机枪的火力压制下还是难以前进。
所以,他们会呼叫火炮,以便于对机枪阵地发起炮轰。
这样的炮轰确实能起到有效作用,好几个机枪阵地都被摧毁了,但很快又有苏军填补进来,继续提供压制性火力。
这仅仅是双方的试探性进攻。
德军的突击小队占不了任何便宜,但他们的侦察任务已经结束了。
通过突击小队所带来侦察情报可知,他们面前有七个小高地防线。
每一个小高地防线都构筑了环形堑壕一道,断续堑壕三道,地堡七到八个,机枪工事有十到九个。
其中还有一些隐蔽工事,只是知道有但无法侦察数量。
在高地防线的前沿拥有铁丝网和步兵地雷组成的防线,各种工事构成了明暗火力点结合的交叉火网。
德军指挥官一听,头都大了。
这种阵地只需要一个班,就能挡住他们一个营,不单复杂而且难以攻占。
但同时也并不是无敌。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有空中火力支援,这样的阵地很快就会被炸得粉碎。
问题是,现在的空军还在互相狗斗,压根腾不出空余时间来给他们提供火力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