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局面高调建房欲盖弥彰转移目标
诗曰:天下国家本一理,长官言重不稀奇;制度稀疏众难犯,绞尽脑汁度危机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儒教的主导地位,引发了国人的微词和不满,骨子深处追求“均贫富,等贵贱”的所谓狭义公正,千百年的演变深入到基因,骨子里遗留着“不患寡,只患不公。”
这没有形成现代意义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而是养成窝里斗的糟粕,人们见不得相熟的人,同一地区的部门比自己好过,其他国家、地方怎么样与我无关,始终只与周围的单位和熟悉的人比较。一个地方、一个人与经历相似、地位相当的单位和熟人之间比高低,甚至相互倾轧司空见惯,同一城市相同层级的部门相互攀比待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泾渭市没有改善住房条件的单位大都认为,大家供职在同一个政府,为什么同在一个屋檐下,结果各不相同,这让他们难以接受,甚至怨气冲天。市区绝大多数部门能采取不同方式,相继住上了宽敞的房子,经信总公司为什么不能?工作人员自然觉得低人一等。他们心理顿时失衡,行政局改为事业性质的总公司,他们愤怒难平。
好在机构改革办公室解释说,这么作是权宜之计,你们局只不过是翻个牌子,身份、待遇、级别一律不变。然而,时过境迁,为什么再也没人过问了?现在享受的待遇也发生了根本地变化,经信人内心失去了以往的平静,尘封已久的单位身份、个人待遇、干部任用、单位地位下降等差别,令人耿耿于怀,更为严重的住房狭小落后令人不快,改善住房地问题爆发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霎时,经信总公司如同平静的大海刮起大风,波涛汹涌,浊浪滔天,大有酿成强台风之势。机关、家属院、相关人员逢人到处说房子,有好事者甚至散布“相朝阳整天找夏总,那天,我听见他说市区要合作征地盖新房了。”“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能力强劲的领头人,好端端地一个大局演变成公司,我们已经没有脸面了”、“公司和局就是不一样,我早就预料到了的”、“夏总让我调查其他单位盖房的事。”一时流言蜚语铺天盖地的传得活灵活现。
泾渭市机构改革中改为事业性质的经信总公司,职能是依旧管理企业和信息化建设,可是,经信人一时怎么也无法适应。他们还在延续着过去的称呼,总喜欢称自己单位是局,而不屑什么总公司之类的称号。盖房子有了眉目,人们热情高涨,恨不得明天就动工。谣言笼罩了总公司,人们心里有各自的小九九,再也没人主动下基层了,生怕自己离开一会儿就发生什么不测。以往争着、抢着外出、下县的美差,现在没人愿意去了。家属们也沸腾了,一到晚饭后,夏宇彦们一走出家门,家属们就围拢过来问长问短,话题总离不开房子。
耳闻目睹这种现象,夏总经理心中很窝火,真是积习难改,公司干部职工怎么还是如此素质?我从监察局调任经信局,不久,发现员工素质低下的问题,发誓提高整体素质,多年来一直在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提高他们的修养。怎奈经信局积习太甚,职工修养不敢恭维,他们是家庭教养不好,还是单位积习难改?究竟历届班子的低能让他们是心灰意冷,还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为什么努力了多年,还是不见改观,有时候忍不住了,真想发火训斥一番。可是,一个家属院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不想让人说自己当了局长架子就大了,依然保持着平易近人的形象。
改称公司自己心里也不高兴,让人埋怨就更是气愤难忍。可是,气愤归气愤,保留极高的修养还是本有必要。另外,他怕万一训斥了的人教养不够反击,顶撞自己引起连锁反应,形成效应,那就更难以控制了,于是,也就隐忍住不好发作了,打个哈哈算作回答。他敏锐的觉得,盖不盖房子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滑铁卢。职工们的胃口被吊了起来,如果没有个态度,不好给大家交代。于是,夏宇彦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周三例会前,夏宇彦唤来企管科长陈忠文,亲切地问道:“忠文呀。你最近忙啥呀?无论怎么忙,也要注意休息嘛。怎么也不到我的办公室叙叙旧?来,喝喝茶,消消遣嘛。”
脑袋灵透了的陈忠文人称“十二能”,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广交三教九流,民间素有“陈市长”的美誉,在泾渭市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他长于看风使舵,被誉为代代红,与历任一把手的关系都不错。如今,总经理召见自己,他马上猜到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商量,猜透了对方的心里,他就不急于表态了。
于是,不紧不慢地诉苦说:“老总。你交给我们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