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前几天清明不也说过同样的话吗?”
“是啊。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我想,说不定和部长的感觉是一样的。”
在清明的催促下,宫崎一边挥舞着《别忘了梦想》的cd,一边说出自己怀疑的话。
“我听说这张cd是花纯自杀前一个月发行的,自杀后就停止销售了。”
“是的。那个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公众关注的时候,所以自杀的偶像最后唱的cd很容易受到好的或者坏的关注。但他们的关注包括诽谤和无端的批评,他们希望尽快平息,从那以后就停止销售了。”
用精致的声音茜将背景轻轻地汇总并传达,以谋求背景的共享。她提供的信息更具体地说明了宫崎的疑虑。
“花纯怀着某种迷恋执着于这个世界,作为其影响让听者得到幸福的梦想,这种解释大致可以解释,但仅凭一个人的执念能有这样的力量吗?”
“正因为如此,花纯这个偶像的迷恋很强烈,作为灵性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发挥着作用。”
“听特定的cd这种说法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已经流通的cd也具有这种效力的话,就太脱离了亡灵的范畴了。你不这么认为吗,高瀬?”
“部长说得没错,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方便,只凭一个人的想法就能实现这个奇迹。就算诸如怨恨和迷恋之类的念头让死者的灵魂留在了这个世界上,也不足以通过流通的cd让听者做吉梦。”
偶像自杀。他是抱着怎样的想法自杀的,是与自己无关的第三者,所以清明无从知晓。但是,作为阴阳师,见过无数执着于这个世界的死灵,承认年轻人的自杀倾向于留下强烈的遗憾。
一个人经过努力无法实现的梦想。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的现实。这些绝望束缚着人,慢慢地,生存的气力逐渐消失,最终人们为了逃避痛苦,向死亡之路迈出了一步。前方是反复出现的死亡瞬间和因迷恋和怨恨而对这个世界的执着。它们会成为对这个世界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偶像的自杀确实令人震惊,但如果因此发生类似蝴蝶梦的现象的话,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秩序了。”
这就是作为阴阳师的解答。早良亲王、菅原道真、崇德天皇等作恶的人具有被誉为作祟神的影响力是过去的事情,但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是罕见的灵异现象。
“哎呀,就像《忧郁的星期天》中的都会传奇一样,与偶像本身无关,歌词本身具有某种魔法力量的可能性如何?”
“忧郁的星期天?”
雨音微微歪着头询问着朔夜。
“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吧?在匈牙利发表的一首歌,又称为自杀的圣诗。是的,听起来就想自杀。”
1933年,匈牙利作曲家莱索·塞莱什在以失恋为开端的人生失意中创作了忧郁的星期天。在一个令人沮丧的星期天,一个女人想念她曾经的爱人,在悲伤和绝望中自杀。这首歌曲的曲调也奏出了沉闷的旋律。
“早乙女士所说的《忧郁的星期天》全部都是阴郁的,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世界各地都有人因为这首歌而自杀。作曲家和他的恋人也曾自杀过,现在成了可以说是自杀的圣诗的话题性都会传奇。”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包括人们对战争的预感,以及纳粹德国大萧条的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筋疲力尽的人听《忧郁的星期天》可能会自杀。”
是《忧郁的星期天》让听者产生了死亡的冲动,还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而自杀。虽然真相笼罩在黑暗之中,但随着包括作曲家自杀在内的奇妙事实和《忧郁的星期天》中阴郁的形象走在前面,总感到不安,所以才会在人们之间流传这样的话。
虽然不是全部都相信,但内心深处却觉得也许是这样。也许是因为人们在故事中追求浪漫,觉得这样更有趣吧。这种愿望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的,就是“都会传奇”,至今仍有许多人在谈论它。
“所以我认为这本《别忘了梦想》本身也有可能隐藏着原本就已经筋疲力尽的人通过倾听来诱导他们进入幸福的梦境的效果,清明作为阴阳师会怎么想呢?”
朔夜提出了比花纯亡灵说更容易合理解释的可能性,试图让清明了解其可信度。宫崎和茜也知道《忧郁的星期天》的都会传奇,但不知道它们的可信度。然而,身为二级阴阳师的清明具有分辨真伪的经验。
“实际上呢?清明。”
“是啊。”
在高瀬的视线中,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