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开局劫了曹操老爹 > 第72章 1席话语

第72章 1席话语

即便钟书托病在家,也没逃过署中的政务。biquge2022.com

荀攸知道他装病啊,特地派署中佐史,把一些相对于重要的文书,送过来让钟书过目。

其中就包括对先前征讨黑山贼,对阵亡士卒家属的抚恤问题,荀攸按照钟书说的,已经写了个章程出来,只待钟书首肯。

另外就是秋收过后的安排了。

今岁不同往昔,不用收税,但是流民需要缴纳三成收成,荀攸特地花费大工夫扒拉府库中的文书,把租给流民的田亩数加了一遍,然后按照平年的收成,给钟书预估了一下,今年将有多少石粮食入库。

算下来竟然有百万石出头,而且这还是按照平年的收成计算的,今年中山国没遭受啥大灾难,春耕几乎没受到影响,其他时间也还算是风调雨顺,荀攸就保守地说,可能比预计还要多少几十万石。

钟书猛地一瞧这数字也有些惊讶——年初他还在困扰哪里能搞到五万石粮食,这秋收一过,竟然能收这么多粮食?

但回头想想……也只是看起来多罢了。

譬如这次出征,近两个月的时间,士卒连带着随行货运辎重的民夫们,合计两万多人就用了七八万石粮。将来再扩军、养军方面,开销亦不在小。

如果中途没什么籴的话,那这百来万石粮谷就得支撑下次收成。

钟书坐那里想了一小会儿粮食问题,脑袋里忽然蹦出来个词‘供销合作社’,这一想起就愈发觉得可行。

于是当即提笔起草了一个概念,虽然不尽详细,但该表述出来的东西,钟书全都记在了纸上。

由官府出钱出人,专门建立一个机构,与广大的农民群众对接,提供、租售包括但不限于农具、种子、耕牛、挽马、架车等生产工具。

同时帮忙销售农民生产出来的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粮谷、丝、麻、药材、家禽,这点实际执行可能有些麻烦,又或是直接平价收购农民群众生产的作物亦无不可。

再就是平价销售诸如粮谷、盐、布匹生活必需品。

物价问题,属于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从去年张纯造反,一直到现在,物价都还没有稳定下来。汉时以农为本,粮食一旦供不应求,那么其他东西也会跟着涨价。

故而钟书想着,正好赶上这次秋收,农民群众手中有粮了,可以顺便平准一下物价。

从刚才起了想法,到心中有了初创的流程,钟书笔下一直没停过,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一大张白纸已然写上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少倾,停笔。

钟书将纸上墨迹吹干,又将纸张折好,装进布囊中,吩咐府人送去给荀攸等人过目——没办法,他现在箭疮未愈,没法起身呢。

国相署离钟书家宅不远,没多大一会儿,府人就传报,说是荀攸先生过来了。

速度比钟书预想中还要快上不少。

而箭疮未愈的钟书,连忙从卧榻上起身,走出房门出迎:“公达何来如此迅速耶?”

荀攸心里想的是——还不是因为府君您嘛!于是说道:“乃思府君信中所言,不得解,故而叨扰来府君家宅求教。”

太客气了!钟书拉着荀攸进了房间,又让侍女奉上水来。

两人落座之后。

钟书问道:“公达有何事不明,尽可说来。”

荀攸当即就绷着张脸,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事物倒是不难懂,钟书写得也不算模糊,属于看一眼就能明白的。

但是呢,

荀攸想不明白这个机构设立出来的意义啊。虽然有个平抑物价,但国中也有平准啊,而且等到秋收后,只要身为国相的钟书一开口下令,各县但有哄抬物价的完全可以法办以示惩戒。

至于前两点,荀攸更是一头雾水,平价收购平价卖……对于百姓而言可能是好事,但对于官府而言,不但不能盈利,而且还要倒贴吏员的俸禄啊。

荀攸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跟钟书一说,钟书听罢只是笑了笑,随即说道:“我非止为盈利者也,公达还是未解其意,只需我一席话语,管教公达明白。”

“敢请教。”荀攸支棱起耳朵听着。

“所谓合作,互惠互利也,”钟书竖起一根手指,先解释了一个概念,“若我……官府无利又何称‘合作’耶?”

这荀攸也考虑过,他就是不明白这个。

只听钟书又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