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智典法律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再怎么强制惩罚,也改变不了人心,比这个老师傅差远去了。
/* 86 */
《关于成长这件事》 四柏林归来
家里人接了个电话,说是晚上有个德国人请我吃饭。
原来是一位当年绰号叫“冬瓜”的学生回国休假,请几位老师、同窗聚聚。
博士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时回来看过我,一晃四五年又过去了,依然是一个冬瓜脑袋,一张冬瓜脸,只是加了
一副眼镜;一件半新不旧的马甲,一双半旧不新的皮鞋,如今农村的村官也比他穿戴时尚,谁能相信眼前竟是一位
生物化学博士呢!
饭桌上,博士从怀里掏出一瓶包装别致的慕尼黑啤酒说:“不值钱,却是特地从德国带回来让大家尝尝的。”
我平时滴酒不沾。我说白酒到我嘴里都是辣的,啤酒到我嘴里都是苦的,再好的酒碰到我都是浪费。“我也是,我
也是……”博士边说边往我杯里硬是倒了一丁点儿。
“陈老师,毕业时你送给我的两句话,我终生难忘。”
“是吗?哪两句?”
“一句是:宁做小庙里的大和尚,不做大庙里的小和尚;第二句是:吃着嘴里的,望着锅里的。你叫我先进师
范,图个吃饭不花钱,然后再处处为日后考研做准备……”
记得高三时,博士在班上也只是前15名,想考北大、清华恐怕大庙里的小和尚也做不到呢,我这盆冷水把他从
头到脚浇醒了。博士家境不宽裕,班上同学都叫他“土老帽儿”,他也不在乎,说明他心里一直装着“脸朝黄土背
朝天”的父母双亲……
“陈老师,你这两句话,既讲实际,又很形象,让我受用一生。”
博士的话虽然使我这个做教师的非常感动,但我还是连忙夹了一只虾放在他面前的碟子里,说吃虾,吃虾,这
是你在柏林没得吃的,这是为了将话岔开。要知道,在这种场合对一个人热情,冷落一群人那是万分使不得的。我
们这位博士怎么连这点儿人情世故也不懂!
于是马上有人见缝插针了:“博士手上有没有现成的项目,让我们转化为生产力……”
“有倒有,但我不能给你们。”
“太好了!哥儿们,拉兄弟一把。我们就在家乡弄弄,你发大财,我们摸点皮儿……”
“那不行,我得跟导师商量一下。”
“商量什么?我们又不做大,就在乡下小打小闹,导师远在天边,他知道个啥!”
“不不不,我不能违背合同!”博士的脸有些涨红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饭桌上气氛骤然降温了,博士却似乎浑然不觉,照样满嘴金黄地嚼着龙虾。这时我才注意了一下桌上的菜肴,
不是家乡请客惯常的排场,十个冷盘、八个热炒,弄得层层叠叠,吃一小半糟蹋一大半;这回是博士亲自点的菜,
精致、实惠、恰到好处,大概是受了德国人富足而不奢靡、诚实而不矫饰、节俭而不寒伧的生活影响。这一趟柏林
算他没有白去,他把德意志民族的好东西学回来了。
“什么时候带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回来我们瞧瞧?”
“也不是没有这种机会,但是文化背景相差太大了,我们恐怕一辈子也难以沟通……”博士是每问必答,句句
都是真话、实话。照理他也在南京、天津、德国混了这么些年,不知怎的依然那么老实、土气,没有多大长进。我
久久地解读着我们这位博士,他的同窗好些人早已“位子、妻子、儿子、房子、票子”五子登科了,可他至今仍孑
然一身,还似乎并不着急,也不寂寞,一个人有滋有味地在莱茵河畔苦度岁月,努力创造着一个农家孩子的奇迹。
智典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安心做一个土包子,这样一来,人就累了。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