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地海故事集 > 分章完结32

分章完结32

典中,只有受过专门符文训练的巫师才会使用。不过,其中有多种经常使用,连未经学习的一般人也非常熟悉,例如:写在门框上保护房子免遭祝融的符文。

真符文发明很久之后,发展出一套与之相关却不带魔法的符文文字,用于撰写赫语。这种文字影响现实的能力与任何文字并无二致,换句话说,影响力虽然间接,却也可观。

据说,兮果乙最初在风中以火写出真符文,因此真符文与创生语在同一时期出现,但此说可能有误,因为龙不使用真符文,即便识得,也不会承认。

每个真符文都有其含义、言外之意,或特定范围的意义。赫语多少可予以定义,但这么说比较好:这些符文不完全是文字,而是咒语或行动。然而,真符文必须存在于太古语句,由巫师说出或写成,不能以陈述句呈现,须带有行动意图;施咒时还须辅以声音手势。满足这些条件后,文字或符文的力量才会完全释放。

须书写记录时,咒文皆以真符文写成,偶尔也混入赫语符文。书写真符文,就如同说太古语般,保证所说必为真实——是人就须遵守。人无法以太古语说谎,龙却可以——至少龙是这么说。如果龙说谎,岂非证明它们所言为真?

真符文在口语中的名称,可能是太古语中指涉的字词,或是译成赫语时的言外之意之一。常用的符文名字,一般说赫语的人都随意使用,例如庇耳(用以抵御火灾、风灾、疯狂)、西弗(一路顺风)、西姆(工作顺势)等;操弄魔法的人即使说这些人尽皆知的常用名字,也非常谨慎,因为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太古语词汇,可能在不期中或意料外,影响事件本身。

所谓“赫语符文六百”,其实不是用以撰写普通语言的赫语符文,而是真符文,附有“拴锁”,普通语言中无法启动。这些符文在太古语中的真名必须默记。求知欲强的魔法学徒会进一步修习“进阶符文”、“伊亚符文”及其他种种符文。如果说太古语无边无境,则符文亦然。

日常赫语为了政务、商务、个人传讯、记录历史、故事、歌谣等,以赫语符文工整写成。多数群岛王国人民在数年就学时间中,便学数百到数千个字词。无论口语或书写,赫语在施法上都毫无用处。

文学与历史渊源

文学

一千五百多年前赫语符文成形,使叙事写作得以进行。此后,以歌唱或口语流传的《伊亚创世歌》、“冬颂”、行谊、叙事诗、歌曲等等,皆经人抄写,以文字保存。口耳相传的方式依旧存在。许多古文抄写本可避免内容差异过大或完全失传,但歌谣、历史为孩童教育的一部分,由口耳教学,藉由人声,一代传一代。

古赫语与现代语在词汇及读音上有所差异,但硬记死背、定期背诵、聆听古典作品,也保存了古语言的意义(或许有助于遏止日常言谈中语言流失),赫语符文如同汉字,可包含多种不同读音及意义转变。

行谊、叙事诗、歌曲、流行歌谣仍以口语表演的方式创作,创作者多为专业歌手。受欢迎的新作不久便写在大幅纸上,或收入丛集。

无论表演或默诵,此类诗篇及歌曲的价值尽在内容,而非良莠不齐的文学质量。主要诗作手法有松散的格律、头韵、制式定句,反复构砌等,内容包括神话、史诗、历史叙事、地理描述、自然观察、农业活动、海洋知识,及手工艺、劝世故事与寓言、哲学、幻想、性灵诗篇与情歌等等。行谊及叙事诗通常经人吟诵,歌谣则由人演唱,伴以打击乐。专业念诵者与歌手可能以竖琴、六弦提琴、鼓及其他乐器伴奏。歌曲通常较少叙事内容,而多因曲调受到喜爱及保存。

史书、记载,及魔法巫术,仅以书写形式留存,晚期常混合赫语符文及真符文。智典(由一名或一门系巫师创写注释的咒文合辑)通常只有一份。

要牢记的是:这些智典的文字,不可念出声。

瓯司可人使用赫语符文撰写语言,因为他们主要与赫语区贸易往来。

卡耳格人对任何书写形式都深深抗拒,认为书写为巫魅邪恶。他们以不同颜色、不同重量的毛线编织,从事复杂的帐务与纪录;卡耳格人也是数学专家,使用十二进制。在众神王掌权后,卡耳格人才开始使用符号文字,且非常罕见。官员及商人经过些许简化、增添,将赫语符文改编为卡耳格文,以应商业及外交之用。但卡耳格族祭司从不学习书写,许多卡耳格人仍每写一个赫语符文,便轻画一道,以剪除潜藏的巫术。

历史

说明:许多岛屿有当地的纪年方式。群岛王国上,最广为使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