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积压的矛盾爆发。而在王猛死后,因苻坚维护统治的需要,此前革新的成果正一点点的败坏。
毛当、毛盛、王显自从奉调抵达东线接受彭超指挥,无论胜败都已是一体,可大军战败后,一点连带责任都不追究,反而各自迁任刺史,甚至金俱难也只是削爵,戴罪留职。与之相比,待罪自尽的彭超、阵亡未得追赠的邵保,明摆着是在打压非嫡系的胡、汉望族,难免令人心寒。
前秦攻克襄阳后,继邓羌病故不足二月,荆州刺史杨安也病逝于任上,苻坚只得从秦、代边境召还中垒将军梁成,迁为荆州刺史,调配中兵万人及所属营户,镇守襄阳。这部分营户,外调后将改称镇户,并非地位低下的战俘,多为受调中兵的家人,相当于最底层的军事贵族,在屯戍时还会分给土地,也是正卒阵亡后的补充来源。
而在灭前凉、代国时,苻雅、范俱难先后病殁,再算上王鉴、吕婆楼、李威、王猛,短短数年之间,前秦连丧大将、宰辅,这些人无一不是苻坚所倚重信赖的有力臂助,他们的亡故使得苻坚对国中上下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苻坚急于灭晋,一方面固然是对国家实力的自信,一方面也是豪赌,企图通过对外战争,达到统一思想、转移矛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战时状态,苻坚才能确保对兵权的掌控,为此提拔在关中没有根基的前燕鲜卑贵族,制约氐人勋贵,又将汉人世家作为平衡,不致内部冲突激化,而汉臣内部,又有关中、关东之争。
王显所在的京兆王氏,就属于关中汉人世家,与杜氏、韦氏、段氏,时为京兆四姓,家族成员位列前秦公卿,而河东的裴、薛、柳三家,或衰败,或据垒自守,或南下投晋侨居边地沦为次级士族,还未有唐代关中四姓的名望。
京兆王氏本居霸城,苻生在位时,司空王堕、中书令王鱼各居显位,又与杜氏为姻亲,自苻洪西归时起,已效力苻氏三代人。在卷入君臣争权,身为八辅政之一的王堕被苻生杀死后,王氏与国中勋贵一同抛弃滥杀大臣的苻生,拥护苻坚发动云龙门之变。此后,王施、王抚兄弟亲附于苻坚,王鱼死后,为集中家族资源,王施主动退居闲职,又与吕氏联姻,使得兄弟子侄得以进入中兵任职。
而在关西,汉臣则以安定郡的几大世家为首,如梁氏、胡氏、皇甫氏、邓氏,其中梁氏在东迁枋头时期就附从苻氏,因苻生皇后梁氏成为外戚,又与武都氐酋世家毛氏为姻亲,遭苻生杀戮前,前秦朝中其亲旧居半。
胡氏始自西汉,魏晋时胡遵、胡奋父子追随司马氏,胡奋之女被司马炎封为贵人,因此成为外戚,之后又参与灭吴之战,极受信任,前秦苻生时,胡文任中书监,与八辅政中的外戚大臣梁楞、梁安、毛贵为党。
皇甫氏以军功兴起于东汉,皇甫棱、皇甫规、皇甫嵩皆为名将,族人多居二千石,为当时名门。前燕未灭时,皇甫典、皇甫真兄弟分仕秦、燕两国,以太宰辅政的慕容恪死后,受其提拔的皇甫真随即由司空、中书监进位侍中、太尉,多次谏言针对前秦。而前燕覆灭后,皇甫真入秦任奉车都尉,只居闲职顾问左右,其侄皇甫奋、皇甫覆却接连升迁,襄阳之战前,曾为吕婆楼司马的皇甫覆由荆州刺史入朝出任大鸿胪。
邓氏为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后人,前秦汉人军事贵族,邓羌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事无数,而未尝一败,国中品评名将皆以其为第一,此外又与同郡汉化较深的氐酋世家徐氏相善。
胡、邓、徐三家在临泾筑垒比邻而居,犹如唇齿相依,而临泾以西,乌氏、朝那二县相邻,梁氏与皇甫氏世代交厚,又与凉州河西诸姓往来密切,两个小集团内部因为军功、经学之争稍有分歧,但在对外时又能抱成一团。
再就是陇西,以苻氏为首的前秦核心统治集团,分列略阳、天水、南安、武都几郡望姓,胡汉交错杂处。
作为前秦国族的氐人大姓,杨、毛、李、强、苟几家都与苻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姻亲关系。
吕氏在略阳长期与氐族杂居,世代担任酋大,习俗也渐渐胡化,好在氐人汉化较早,秦汉时就已逐渐转入农耕,东迁枋头后,氐人上层积极接受关东更先进的汉人文化,至前秦立国关中,吕氏又恢复汉俗。
在淮阴阵亡的邵保,则是南安汉人,与从兄邵羌皆为郡内名士,而雷弱儿、范俱难、姚苌也都出自南安羌豪酋世家,皆为同郡乡党。
天水姜氏在前秦也属于外戚,早在东迁枋头时期便已附从于苻氏,苻健的母亲就出自略阳姜氏,苻坚继位后对姜氏也多有倚重,亲信者如陇西太守姜衡、散骑侍郎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