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雍凉风云 > 第五十三章 冯翊道徒、智擒苻重

第五十三章 冯翊道徒、智擒苻重

仇池国后,将其宗室迁徙到关中,作为安抚,苻坚庶长子苻丕聘娶杨氏女为妻,加上杨氏祖上也是略阳氐人,曾在陇右定居,很快就融入勋贵阶层。而在普通的仇池氐人眼中,更将苻坚视作威名赫赫的豪杰、首领,远强过只知内讧的杨统、杨纂叔侄,因此有着很强的认同感,不似前燕慕容氏那般潜藏着强烈的复国情绪。

苻丕之妻,即为前仇池末代国君杨纂之女,他以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长乐公在蒲阪镇守时,麾下僚属分为三个系统,在军府、州府之外,还有其封国官员,如军府左司马杨膺,州府左长史杨辅、右长史王亮,长乐国侍郎姜让。

杨膺是苻丕妻兄,也就是大舅哥,杨辅则是杨统之子,虽为杨膺族叔,却因父辈嫌隙延续,两家互不对付。王亮出自京兆王氏,为建威将军王抚之子,姜让出自天水姜氏,为陇西太守姜衡之子,这二人相当于由长安委任、配属,意在加强对宗藩的监控。

西晋末年,白马氐首领杨飞龙无子,于是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杨茂搜继任首领后,为避齐万年之乱,率部回到仇池立国,死后长子杨难敌继位,依族中习俗与弟弟杨坚头分领部曲。

前秦时分为五支,实为同族,分别为杨难敌、杨坚头两兄弟的后代,最早逃来的是杨佛奴、杨佛狗兄弟,二人的父亲杨宋奴是仇池第三代国君杨毅之弟。

杨难敌死后,杨毅继位不久,杨坚头长子杨初叛乱杀死堂兄杨毅夺位,杨宋奴成年后又谋杀杨初,但夺位失败,被杨初之子杨国所杀,之后杨国又被叔父杨俊杀死夺位,其子杨安也逃来前秦。

前秦灭仇池时,先后投降的杨统、杨纂叔侄,前者是杨俊的少子,后者是杨俊长子杨世的儿子。

深受苻坚信重的大将杨安,与娶了苻坚次女的杨定,以及杨纂、杨辅、杨盛,为同辈族兄弟。而娶了苻坚长女的杨壁,血缘则远的多,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白马氐首领杨腾的次子一脉,杨腾也就是杨飞龙的高祖父。

仇池、武都二郡毗邻汉中,巴郡、汉中本就是五斗米道起源之地,氐人又向来崇奉鬼神之说,也受到一定影响。陈寿在《三国志.张鲁传》中就记载张鲁“以鬼道治民,自号师君”,作为仇池国统治阶层的杨氏与天师道关联颇深,尤其是与其他几支同族关系一般的杨安。杨安常年在外领军,又子嗣不丰,其妻妾为此随寇氏学道,若不是淝水之战后前秦国中变乱,两家已经结为姻亲。

杨安奔秦时,元妻及儿女未能逃出,在仇池遇害,先至前秦的杨佛奴、杨佛狗已居高位,他在最为惶惶、落魄之际,受到苻坚厚遇,此后一生忠心效命。灭仇池后,苻坚善待杨统、杨纂,杨安也没有丝毫抱怨,他大半辈子尽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继娶后所得的几个儿女也都年幼夭折,只养活一个女儿,因出生时以素锦包盖,就取了小字帛儿。

襄阳攻克,杨安病逝时,杨帛儿才十三岁,尚未及笄,她幼时即受家中女眷影响,诵读道书、打坐练气,还曾在国子学与前秦国中贵族子弟一同受教。寇谦之、吕隆相继升入太学后,杨帛儿也改为去往宫中学官,由于父荫待遇与宗女等同,并兼修礼节,与苻蕾、苻桐等人为友。

通过一层又一层的人脉关系掩护,窦冲才得以避过苻重耳目,由蒲津入河东,再由孟津入洛阳,秘密抵达吕光私邸。

随即,吕光遍邀宾客,为其庶长子吕纂举行婚宴,宗族尽在长安的他根本没得选。吕光年少时虽不喜读书,但也接受过完整的儒学教育,无法像铁弗首领刘卫辰那般,为了逃出生天,能做到丢下妻儿、族人,每每近乎匹马亡命。

因为襄阳战事,身为冶监丞的吕德世,正因公务外派到骊山,督查矿石采运。

《魏书.食货志》中记载,“世宗延昌三年春,有司奏长安骊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其年秋,恒州又上言,白登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锡三百馀斤,其色洁白,有踰上品。诏并置银官,常令采铸。”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洛阳,并大举改革。北魏延昌三年(514年),时值宣武帝元恪在位,次年,冀州僧人法庆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以大乘教为名聚众起事,这位大概就是《边荒传说》里以十住大乘功称雄的竺法庆原型。

淝水之战后,前秦国中变乱,出于家族联姻,杨帛儿被迫嫁给吕隆,而寇谦之则在错过这桩姻缘后,沉心于天师道,一生未娶。

后秦大乱,刘裕第二次北伐前,寇谦之结束隐居,出嵩山,自称天师,前往北魏京都平城推行新道,被太武帝拓跋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