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雄,可品评对比时,却又难免以其成败作为衡量标准,这些姚氏曾经的部曲分属胡汉各族,但都折服于姚襄的个人魅力,即便转投他处后,对旧主也从无恶言,被人问起,更将之比作孙策,只奈何时势四面皆敌,难以施展,或赞叹、或唏嘘,这一点极为难得。
杨亮投奔桓温后,因出身弘农杨氏得到接见,被问起姚襄为人,他在回答时说“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后来杨亮出任梁州刺史,他以子为将,在汉中为东晋抵御前秦侵攻,数次败于秦军之手,却仍有勇气魄力发起反击,而他的三个儿子也因年少时受到姚襄影响,统兵作战勇猛强悍,但只有次子杨佺期“沈勇果劲”,不似两个兄弟杨广、杨思平性情蛮横粗暴。
淝水之战前,桓冲对谢安、谢玄叔侄并不看好,认为必败,哪知不久后,谢玄就以少胜多,击溃前秦大军。桓冲顿感失言,从而羞惭不已,年近六十的他一向有服用五石散的习惯,为此长期有疾在身,心情不好导致发病后久久不愈,于次年年初病故。
同时,谢安则乘胜主持北伐,为东晋尽复黄河以南地区,桓氏在中、西两路亦出兵配合,攻克洛阳,杨佺期在收复梁、益二州时颇有功勋,之后被任命河南郡太守,并负责戍卫洛阳。此后,杨佺期以洛阳为据,先在陕城以南的皇天坞击退窦冲,又西进湖县攻入潼关,俘斩数千而还,数败秦军,颇有姚襄的气度。
忠诚有诚信、尽职、服从之意,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推崇,可是在五胡十六国这样的乱世,说是礼崩乐坏也不为过。原有的封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连世习经传的高门大族,都出现不少粗暴的赳赳武夫,即便当时士大夫阶层流行清谈、玄风,可为了家族延续还是得回归务实,而有才无德之辈比比皆是。
苻坚尊孔崇儒,恢复太学,广建乡学,就是为了在经历长期动乱的北方恢复文明礼乐,以求维护统治,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之目的。因此前秦虽为氐族建立的政权,但文教礼乐,比之时为正统的南朝晋室,毫不逊色还犹有过之。
致力于恢复典章制度的苻坚,向有仁慈之名,臣下哪怕有所冒犯,但只要真诚恳挚,他都十分宽容,即便能力不足,也给予优待。
可是襄阳之战时,早在前秦夺取梁、益二州时被俘,一直被苻坚待以宽仁的周虓,不仅暗通桓冲,事泄后又从长安出逃,在士卒将其追获后,苻坚以其对晋室的忠诚为由,予以赦免。
周虓曾数次当面辱骂苻坚,还与桓冲暗中传递书信,透露前秦虚实,这样的人都赦了,几乎同一时间,却杀了李伯护,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东汉末年,汝南平舆人许靖,与从弟许劭,都以品评人物成名,共创月旦评。但俗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二人因为意见分歧并不相投,许劭担任汝南郡功曹时,就抑制许靖,使之不得录用。
至颍川颍阴人刘翊做汝南太守时,许靖才获荐出任计吏,负责察举郡内孝廉,之后又以此为跳板,在前往洛阳上计时得到赏识,入朝任尚书郎。
不久后,董卓专权,以吏部尚书周毖,与当时已经负责领选的侍郎许靖,一同举贬官员,淘汰昏庸,提拔才士。
而正是在许靖建议下,提拔了颍川籍的荀爽、韩融、陈纪等人担任公、卿、郡守,同为颍川人的韩馥由尚书外任冀州牧、张咨为南阳太守,又以侍中刘岱出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而这些人到任后,纷纷反叛,组织地方军队,联盟讨伐董卓。董卓为此将周毖斩首,许靖的堂兄许瑒时为陈国相,正与孔伷合谋讨董,许靖畏惧之下,逃去投奔孔伷,就此开启了堪称传奇的跑路避难之旅。
在孔伷死后,许靖先后依附于扬州刺史陈祎、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交趾太守士燮,都受到礼遇、款待。在躲避战乱的途中,许靖时常收留救济亲族、同乡,孙策东渡长江时,不少士人都逃往交州,许靖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坐在江岸上指挥若定,等到家人、同族以及从者都登船出发,才最后一个离开。
后来因为刘璋遣使相召,许靖入蜀为官,刘备与刘璋反目进攻益州时,许靖时为蜀郡太守,治所就在成都。至刘备包围成都,许靖欲缒城出降,却因事泄未果,刘璋因益州失陷在即而焦头烂额,也就暂缓了对其的惩处。
刘璋投降后,刘备以许靖背主,对其轻慢,也不以任用,在曾为刘璋臣属,却暗投刘备劝其图取益州的法正劝说下,刘备才效仿燕昭王厚遇郭隗一事,优待并启用许靖。
刘备早年实力有限,曾先后依附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