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成殉葬太妃,我靠陪葬品登基称帝 > 第50章 善果

第50章 善果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余杭的细雨微朦,水光潋滟,无论何时看了都别有一番风味。碧珠儿捧茶进来时钟灵正在看书,看的却不是闺阁诗词,亦不是骈佛经或者账本之类,而是一卷《孙子兵法》。

“以正合,以奇胜,先为不可胜,避实而击虚……”钟灵喃喃着,斟酌着眼前的一字一句,越想越觉得其中奥妙颇深,不愧为兵家至圣所写,她原先不以为意,如今读来,却觉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闲笔。

又过了片刻,等自己终于想明白了,她方恋恋不舍地撂下书卷,碧珠儿才将那盏茶奉上。只见胭脂红釉茶盘上盛着一只折枝霜花如意玻璃茶盖碗,里面是汤色澄澈的六安瓜片,上好的嫩芽在沸腾的滚水中舒展开了缓缓漂浮,姿态清晰可辨。

有了合心的匠人,又有几个是做过琉璃的熟练工,钟灵想要的初代玻璃制品并不算太难,细细交代好了方法后并没过多久就都生产出来了。

日长飞絮轻,钟灵有些乏了,淡淡叹了口气,望着窗外歇一歇眼睛,只见庭中花木扶疏,石榴吐蕊,一架荼蘼正开得满院白香,间或一阵微风吹过,花瓣迎风飘落,洋洋洒洒,宛若降雪。远方的院子里偶尔传来几声闺阁女儿的笑闹之声,天边浮着一只燕子风筝,更衬得这光阴似水,满园清寂。

开到荼蘼花事了……这迟迟春日,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当天,钟灵拿着第一批玻璃制品分作几份,先是给商徵羽和孟知年各送了一对玻璃窗子,一只手把镜,一套杯盘碗碟的玻璃餐具,一扇彩绘玻璃屏风,随后便是效仿姜太公,端坐在新毓秀楼的庭院内,树了一根钓竿,只待鱼儿上钩。

商徵羽不愧是自幼经商,颇具眼光,几乎是前脚看见钟灵的礼物,后脚便打发人下了帖子想要登门了。

孟知年在豪商巨贾那边碰了壁,转头又去次一等的人家处下功夫的事情并没有瞒着别人,只见堂堂的知府大人为了募捐几两银子满城乱窜,此情此景落在众人眼里褒贬不一,但好歹是将如今的困难给敷衍过去了。

城外流民安定不起暴乱,城内的人才能高枕无忧。

孟知府来钟家的事情也是正大光明的,钟灵跟着翁家一起捐了布匹糙米,又将城外老房借做收纳鳏寡孤独的积善堂的事情亦没瞒人,她只是将药材的事情给悄悄盖了起来。也正因如此虚虚实实的,方才愈发可信,不惹得人疑心。

且说是孟知府回去后,没过多久便给毓秀楼提了幅字做招牌,乃至后头在城外设了工场,招纳匠人,背后都有孟知年的手笔,不是说他帮钟灵做了什么,而是他没有制止做了什么,这种立在一旁的样子,本身便是一种态度和倚仗。

士农工商。

自古凡是从商的,若想要让自己的生意扩大连绵不绝,那就没有一个不奉承上面的。

商家之所以能够富贵至今,也因当年祖上曾经资助过高祖皇帝,虽然后来仍旧没有摆脱商贾的身份,但是到底也成了世袭的皇商,盘踞江南百年,体面非凡。

孟知年来到余杭,背靠着蒋家,又得圣上宠眷,虽然不是那等绝对目下无尘的人,但是除了寻常的三节两寿冰敬碳敬外,若说是受了谁家的礼帮忙以权谋私那是断断没有的,行事也称得上是清正不阿,怎么独独就钟灵入了他的眼?

钟灵虽貌美,但孟知年与太太成婚多年,虽然没有子嗣,却既没有传出摆酒纳妾的消息,又不收门下孝敬的女人,也没听说喜欢戏子小倌儿之类的有慕男风癖好的,商徵羽并不觉得是她仰赖姿色行事,这其中定然有些他不知道的缘故,只不过是她口风太严,一个字不往外吐露罢了。

想到初见时她便是极有主意勇气的,没想到越相处下来,便越觉得自己小瞧了她,有了和商家的关系还不够,还又给自己谋了个前途无量的知府大人做靠山,还有远在桐江书院求学的内侄……

早先还以为她只是闷声发大财,不愿争先,如今开来,竟然是想要渐渐展露头角了。

商徵羽许久不见钟灵,确实也知道她近来从流民中收敛了一批工匠在搞什么场子的事情,最开始他还以为又是什么吃食之类的,着实没想到竟然是这等精细之物,相较于香皂这种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得来的,这个剔透好物真真是令人大为惊诧,啧啧称奇。

她既然有心拿这个勾自己,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