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来到了广州国民政府的政府大楼,找到了此时担任政府委员的朱家骅。
朱家骅见到了李定国,很是高兴地说道:“这就是北伐英雄啊,浑身都充满了军人气概,这次派往德国的军事访问团,我倒是放心了。这群德国人尚武,军人地位很高。”
李定国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委员先生,请问目前中德之间的大概情况是什么?”
朱家骅听后思索了一下说到:“我简单点说,就是他们的企业对我们的资源很感兴趣,尤其是两广地区的钨矿,钨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嘛,造炮什么的都离不开它,但他们国家又十分缺乏这种资源。相比于其他国家,我们卖的钨矿不仅量多,而且便宜,品质好。”
随后他摇了摇头:“但其实就是和我们做生意的关系,毕竟我们占着两广,这次你们是以广州国民政府的名义派出的军事访问团,也是一次破冰行动,在除了政治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展开的外交活动,我们想看看他们对我们这个政府的态度,毕竟国民政府也好,北洋政府也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李定国点了点头,问道:“那我作为军事访问团团长的身份驻德国期间,能否和他们的一些军工企业,或者说跟他们在军事上进行更多合作呢?”
朱家骅闻言笑了笑:“合作一词好听点,但你觉得德国需要和我们进行军事合作吗?至于你说的这些事情,你能自己发挥更好,你的身份实际上就是国民政府驻德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就是继承了北洋军阀的位置。”
朱家骅回忆着说道:“1921年北洋政府派去德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是魏宸组,但因为北洋政府拖欠公使经费于1925年回国了。现在你过去,就是重新构建起政府的关系,要不然只有民间一直在交流。”他思索了一下,补充道:
“我给上面说一下,给你加个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吧。”
李定国心里高兴了一下,因为原本军事访问团的团长身份是蒋介石给的,但校长此时还不是训政时期的总裁,就是他还没有足够的法理代表此时的民国政府。
现在有了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他可以更好的操作了,他这个中国代表的身份含金量更高,甚至可以直接和德国的一些民间企业签订贸易合同。
往后的几天,他一直游走在各部门之间,包括去见了几次校长,讨论一些细枝末节。
未来几年会发生很大的政治变动,校长在1927年才是真正掌握中国大权的开始,校长的权力越大,他李定国在德国能代表中国的这个话语权的含金量就越高。
蒋介石是非常看好他李定国的,不仅是语言上赞扬、鼓励他,还经常跟他讨论家常,甚至还跟他讨论兵书。
李定国发现,讲到历史上的各种军事事件时,校长是信手拈来啊,但校长在听李定国讲述北伐经历时反而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是“好一招瞒天过海”,“你背水一战,不可谓不胆大心细”之类的话。
蒋介石之所以对李定国如此上心,李定国的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李定国现在只能靠着他蒋中正了,因为外界已经给他打上蒋系的标签,是“嫡系”。
李定国除了工作的地方,他现在就是住在张丽丽家了,每天都是吃好喝好的,很是惬意。
几近傍晚,李定国和张父吃完晚饭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面闲聊。
张父笑着跟李定国说:“定国啊,自从你住进来,以前不怎么来往的那些广州高官竟然来跟我谈家常了,还有之前想结亲家也来了,不过这次他们不是来结亲家的,这次是来送礼的,说之前上门没带什么来,这次来聊个家常竟然就补上了。”
说罢,张父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岳父,可能他们以为我是校长旁边的红人吧,所以来巴结巴结。”
“难道定国你不是吗?李大英雄不需要巴结一下吗哈哈哈”张父开了一个玩笑。
但是李定国没回应,转头一看,睡着了,撑着庭院的石桌睡着了。
张父叫来佣人准备扶着李定国回他的房间,但张丽丽此时刚好回来,说:“爸,我来吧。”
“嗯”张父点了点头。
于是张丽丽一个人扶着李定国慢慢走回他的房间,旁边的佣人一开始生怕小姐扶不动的,但是一看,好像小姐在黄埔锻炼得很是不错啊。
张丽丽把李定国放在他的床上,看着他那肉眼可见的疲惫,她心疼了,她拿来毛巾给李定国擦了擦,默默地说道:“我不会拖你后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