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罗希洛夫原本就是契卡的成员之一,可他的工作并不仅限于契卡的核心情报任务,事实上,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政委。
为了可以让边防军成为他们的力量,约瑟夫就多次派出政委人员,以‘思想交流’的方式进行‘友好’接触。
然后,便是对那些边防军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但为了确保安全,玛利亚给了他一个叮嘱。
“不要做得太明显,只需要进行些许引导就够了。”
因为太明显的话,很容易被他们认为,玛利亚等人想对他们进行劝降。
玛利亚可不想劝降这些家伙,她只想让这些奥军的思想稍微有点松动。
这样的话,不单对他们有用,更会对仍在奥斯曼境内进行长征的人民公社有所帮助。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玛利亚的要求,伏罗希洛夫会无条件执行下去。
若还有军官不理解,伏罗希洛夫会以自己的理解方式给予讲解。
这是
反观
若非玛利亚是巴尔干方面军的总司令,恐怕已经出现虐杀的事情发生。
身为
即使他也不是很理解这种优待俘虏的做法有什么用,但他认为,玛利亚公主这样去做,一定有着她的理由在里面。
俘虏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玛利亚立即驱使
尼什同样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在这里面如今还保留着五世纪拜占庭教堂墓窟和一些中世纪的塔楼。
当然,此时此刻,这座历史古城如今正堆满了各种士兵。
碉堡、战壕和土墙早早就被留守在这里的保加利亚士兵给弄好。
就在邓尼金的
由于尼什是在内陆,奥斯曼军无法使用战舰对其进行火力上的覆盖。
但德军支援了不少武器装备过来,大炮也有不少,加上一大批迫击炮,在火力上,奥军几乎是以碾压的姿势,对塞保联军给摁着打。
只不过相对于一开始对首都索菲亚进攻不同,此次对尼什的进攻显得缓慢许多。
原因有三。
事实上,就算战线被拉远了,也没有对补给运输带来太大的压力。
毕竟巴尔干半岛就这么大,战场深度远不如俄国这种领土面积巨大的国家。
反观奥斯曼帝国,即使落魄了,现在的领土面积依旧很大。
可是在吃过大亏之后,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一是反应极其迅速,他立即让所有部队集中起来,后撤到尼什古城。
这地区正好与塞尔维亚接壤。
双方主力合兵一处,进行了各种战地工事部署。
主力并无损失的情况下,加上有所准备,导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难以推进。
事实上塞保联军也有火炮,但他们的火炮口径和威力都不足以应付德国火炮,在这些火炮里面更有不少是十九世纪中旬的火炮。
无论是威力亦或是射程都远不如装备着德军火炮和迫击炮的奥军。
如果不是玛利亚将克虏伯的88式步枪以打折的方式卖给他们,恐怕这几十万士兵里面,要有不少人去拿旧时代的武器了。
如今的火炮仍在继续。
他们所堆砌而成的碉堡在德国火炮面前脆得跟一张纸似的。
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所有防御工事几乎被全部摧毁。
紧接着着奥军会按照德国顾问的方式,进行对敌阵的冲锋。
只不过奥军士兵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塞保联军士兵通过工事残骸作为掩体,硬生生打退了奥军好几次进攻。
就在今天,本以为奥军会再一次发动炮击或者进攻时,他们却惊讶的发现,奥军撤退了。
很奇怪的现象,可塞保联军不敢随意出动。
在德械巨炮的洗礼下,塞保联军损失过于惨重,可不敢再发起进攻。
直到来自巴尔干方面军的电报传输,塞保联军这才知道,原来是俄军的支援到来了。
——————
“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是两个顽皮的熊孩子而已,教训完就该撤退了。”
在得知负责南多布罗加防线的十万奥军已经被攻破,并且被俘虏了七万人之后,这名德国军事顾问心里顿时拨凉拨凉的。
因为,要在一天时间内攻陷被他们提前部署好的防线阵地,那绝对不可能是通过正面战场进行突破。
最大的可能性,这名德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