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里面,减少外漏的机会。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
而且这些战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几百米就会多出一条很长的弧形堑壕,紧接着便又是继续延伸。
这段日子里面,奥军总司令并不是没尝试过发起冲锋,但因为壕沟的掩体作用,他们都被打了回去。
步兵冲锋不好用,那就用大炮来轰。
命令下达,巨大的轰鸣声一同响起。
各种口径火炮,加上那五门的75mm口径大炮,霎时间大地开始颤抖,无数泥土被炸得掀飞到天空。
躲在壕沟内的士兵立即捂着头或者耳朵,忍受着炮击时所带来的震撼感。
壕沟确实可以给士兵们带来一定的保护,但是炮弹爆炸的地点过近的话,还是会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不少士兵就是因为承受不住炮弹所带来的冲击而被活活震死在壕沟里面,泥土一埋,人就没了。
一些炮弹更是直接落在了壕沟内部,直接把里面的倒霉蛋给炸成一团肉沫。
可即使如此,这些炮弹所带来的效益,却比以前少了许多。
在此之前,这些炮弹每一次落下,都可以带来极大的杀伤力,有时候甚至可以将一个班的士兵全部带走。
但这一次,一轮炮弹下去,能够带走的士兵却不到的以前十分之一。
这些挖得不堪入目的壕沟所能带来的保护其非常限,躲在壕沟内的士兵也会被炮弹的冲击波给杀死。
能够避免轰炸时所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最大原因是因为士兵们的过度分散。
如今的战术与十九世纪的战术差不多。
一轮炮弹轰炸,士兵们发起集团性冲锋,以集中兵力撕开敌人的阵型。
如果只是用在十九世纪的话,这种战术确实很有效果。
但伴随着炮弹威力的增加和无烟火药步枪的可靠性,这种战术所带来的,往往是极高的伤亡率。
毕竟你的士兵都是堆在一起进行集团性冲锋。
而这一次完全不同。
这是临时挖出来的壕沟,宽度只有一米多点,壕沟边上的泥土也没经过混泥土加固,更没有沙袋作为缓冲。
有不少壕沟的交通渠直接被炸断,炸飞的泥土填埋在里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里面匍匐行走的士兵不可能集中起来,以至于就算被炮弹命中,死也只会死那些倒霉蛋,而不会牵连到其他人。
眼见火炮不能带来有效的歼敌效果,奥军总司令又下达下一个指令。
用机枪进行压制。
就如同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一样,事实上奥斯曼军队里面,也曾经流传过‘机枪太浪费’这样的谣言。
所以奥斯曼自己的军工厂并没有制作出太多机枪,此时使用的机枪都是通过德军那边买来的武器。
很显然,又是克虏伯军工。
在对付保加利亚边防军时,这些机枪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少老兵甚至认为,机枪所带来的威胁性,比火炮还要可怕。
因为火炮轰炸时,你能躲在坑洞内,可机枪瞄准你时,你基本要死。
但这一次,机枪所带来的效果也同样有限。
机枪火力并没有起到之前那样可怕的人员杀伤力,不少士兵在听到枪声时,就立即躲在掩体后面,动都不动一下,深怕会有流弹打在身上。
又因为城墙高度问题,上面的火炮无法对下方进行轰击。
已经挖到距离墙边不到五十米处,士兵们火速在这里构建防线。
一些前线堑壕更是带有被人力运送过来的迫击炮,他们就地搭建,对准上面直接开撸。
原本用来抛物线轰炸的迫击炮,此时却成为了对空的加农炮,其巨大的爆炸更是炸伤了上面的不少士兵。
上面的奥军开始慌了,有些人甚至还准备好了投降。
但这些士兵基本都被督战宪兵所杀。
可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奥军总司令发现,塞保联军的进攻迫击炮威力并不能摧毁城墙,即使被包围了,他们也进不来。
一旁的顾问先生反而更加着急,他都快被气得跺脚。
如果不是这总司令一意孤行,不停自己劝告,非要留守在这座城堡里面,哪会出现被团团包围的现状。
该是察觉到顾问先生的召集,总司令尴尬地笑道。
“放心,我们牵制住了敌军主力,只要援军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