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突破口。
没办法之下,塞保联军只能下令撤退。
眼见敌军溃散而退后,兴登堡给出建议,继续追击,但不能全军出动。
虽然恩维尔帕夏对兴登堡的提醒不以为然,但还是落了一个心眼,出动五万人对敌军进行追击。
一群战斗意志完全溃散的军队,就算有一百万,也丝毫发挥不出任何战斗力。
而且这五万人的最大作用是作为先锋探路,因为他发现,俄国援军并没有出现在这场攻防战里面。
随后便开始着手对接下来的大反扑做好军团集结。
242.以沙皇之名,进攻!
前面在打仗,后面在种田,只有留在中间的布琼尼和伏龙芝在无所事事。
说是无所事事其实有些为过。
在还没有战况之前,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留守在此,并且听后命令。
一旦有命令,就必须立即出发,并且给敌人迎头打击。
可惜,这场命令却等了个把月都还没有,如果不是定时会有电报或者传令兵过来,恐怕他们二人都会怀疑,大部队是不是忘记掉他们了。
只不过,这等待的日子确实难熬。
为了确保战术上的分布,伏龙芝和布琼尼分别在各自的地方进行备战。
备战嘛,肯定是不能乱动。
而且他们是潜伏式备战,不能被人发现,电台什么的也肯定要隐藏起来,这就导致他们很多事情都不能做。
伏龙芝那边还好,毕竟他们是在后面把守,几乎不会有敌人出现。
但布琼尼这边就麻烦多了。
不单要隐蔽,还要照顾马匹。
照顾马匹是一项技术活,不单要给他们准备好粮草,还得经常在照顾它们。
根据某位军需官的说法就是,你要把自己的战马,当做成你的爱人去照顾。
每天给它们梳理毛发,清理马粪,有时候还得给他们准备些好的水果。
这一点最为要命,在战争时期,人都不够吃,哪有新鲜水果给马吃。
而且要好好照顾它们,就要建立马厩,没有马厩的集中管理,不得乱了套。
如此繁琐麻烦的事情,着实是把布琼尼给整得头皮发麻。
然后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面,对自己的
为了督促自己
这些都是战斗上的训练,而文学上也没有落下。
说是文学,事实上也不过是让士兵们进行识字学习而已,但有一些政委就比较有意思,他们会给士兵们讲讲国际上的一些问题。
他们甚至会把玛利亚在波茨坦会议的事情,经过一番添油加醋,进行生动讲述。
只不过随着埃迪尔内战役的打响和越来越紧迫的战况,布琼尼这边对战争的准备逐渐紧张起来。
文化上的教导减少了许多,布琼尼教得更多的,反而是战场上的知识。
如何在短时间内击杀敌人,又或者如何在乱战中识别方向,并且活下来。
这些知识都很有用,对于士兵们而言异常重要。
还未等士兵们消化掉这些战场知识,来自埃迪尔内的战况,立即传达到布琼尼这边来。
接收到这份情报后,布琼尼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向伏龙芝和总指挥部玛利亚那边发送电报信息。
这份电报很快就被他们的电译人员给破译。
得到情报后,率先反应过来的是那些一直督促参战的军官。
他们提出战术要求,给留在外面的
以他们的作战思路,利用特里亚城这里部署的防御工事,进行一场对敌人的大规模决战。
按照布琼尼原先部署的战术,由伏龙芝和他进行半路伏击,玛利亚等人进行大规模工事部署,以防万一。
说白了,老军官的战术想法很简单,用工事阵地对付敌人,打一个类似于日俄战争的拉扯。
布琼尼的战术则是攻守兼备。
守,由玛利亚的大后方负责。
攻,由布琼尼和伏龙芝的伏兵负责。
看着这些老军官又在自己面前吐口水,玛利亚最终敲定决议。
“坚持原有战术,绝不能干涉在外领兵者的作战战术。”
决意已定,这些老军官也就没法子了,毕竟他们只是参谋,而不是真正的决策者。
但为了确保安全,玛利亚还是让
电报内容十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