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带着手下迅速从自己的首都撤离。
对于此事,奥匈帝国的军队并不在意,因为在斯蒂芬的塞尔维亚计划中的,塞尔维亚国王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他的军队和塞尔维亚的工业。
因此斯蒂芬给军队的指令只有一个,对塞尔维亚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破坏。
然而,在进攻塞尔维亚首都时,也并不是顺利得畅通无阻。
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在离开之前给自己的将军下达了一条指令。
团结起首都内的所有人民,集结军队,对还没有沦陷的地区进行防御性的战术部署。
将军们领命而去,并且召集无数军民。
他们依靠街道和建筑民房,开始对入侵而来的奥匈帝国军队发起反击。
这样的反击注定是徒劳无功,但丝毫不畏惧入侵者的塞尔维亚人民,确实阻挡了很长一段时间。
反观奥匈帝国这边。
可是在他们继续推进时,却遭到了塞尔维亚百姓和士兵们的阻挡。
城市巷战在此刻爆发了。
塞尔维亚人民的坚韧性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没有枪械,他们也会使用自己的柴刀或者草叉,以一些十分隐蔽的地方发起偷袭。
不少奥匈帝国的士兵死在他们手上。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塞尔维亚的人民战争当中。
但即使如此,缺乏武器和战斗意识的塞尔维亚人民,还是很快就败下阵来。
特别是奥匈帝国的年轻将领,在得知这座首都仍在抵抗时,便让士兵停止进攻,反而让火炮继续轰击。
轰完几轮后,士兵们才继续推进,如此往复,塞尔维亚首都最终沦陷了。
这消息立即传遍了整个欧洲,并震惊了整个欧洲。
尼古拉二世勃然大怒,他怒斥奥匈帝国这种不宣而战的卑鄙行为。
他需要保护塞尔维亚,俄国必须保护塞尔维亚。
因此,沙皇正式对奥匈帝国宣战。
为了此事,他将所有核心人物都召集到冬宫。
就此,时间来到了7月31日。
……………………………………
309.俄军部署和玛利亚领兵
灼热的金属,拖拽出黑色的浓烟。
长笛悠扬,似是哀鸣。
从察里津驶向圣彼得堡的列车,冲破了昏沉的黑夜,轰隆的轨道,颤栗着整片大地。
“殿下,我们已经正式宣战了。”
一名传令官在列车上,如此说着。
他丝毫没意识到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的影响,而眼前的这位公主,正一言不发地凝视着窗外的黑暗。
那深邃而又充满神秘的黑暗。
玛利亚十分清楚,即使这场战争还没有演变成世界大战,这一切都仿佛还能够进行调节。
但事实上,一旦展开,所有人都会被拖拽进去。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时代的必然性。
只不过,让玛利亚感到有些诧异的是,如今的局势与自己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出现了不少差别。
首先是萨拉热窝事件。
在自己的历史记忆中,萨拉热窝事件的核心人物是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安娜。
他们死在了
但他们还是死在这这一天。
紧接着就是七月危机和最后通牒。
但无论是哪一件事,老皇帝弗兰茨都没有做出十分过激的行为,直到最后才签下了宣战正式文件。
这可是通过正式宣战,然后再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也正因如此,塞尔维亚才能够有时间组织起抵抗力量。
可是,如今的历史却朝着玛利亚所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着。
萨拉热窝中死掉的人并不是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安娜,而是老皇帝弗兰茨。
尽管七月危机和最后通牒都出现了,但相对于原版的一战前夕,此次的七月危机更显得阴沉压抑。
这一切,都仿佛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而且奥匈帝国不宣而战,斐迪南皇帝也利用自己一直以来积累的仁慈声望,让塞尔维亚放松警惕,最后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是玛利亚所预想不到的开端,同时也是所有国家领导人和战略家所预料不到的开端。
玛利亚最担心的并不是塞尔维亚如今的局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