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一样的伟大人物。
如若可以,他甚至能够一人同任陆军元帅和帝国宰相这两个职位。
他如此坚信,自己必能击溃俄军。
很快,奥匈帝国的对俄方面军集结完毕。
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声势浩荡地朝着俄奥边境出发。
首先应敌的,便是俄军的西南方面军,在加利西亚省附近,以喀尔巴歼山脉为战场,展开了俄奥
312.炮轰列日与奥匈进攻
就在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互相宣战之时,德国也正式向俄国宣战。
由于俄国与法国的关系,加上协约要求,法国也正式向德国宣战。
英国仍在观望,英国外交大臣仍在与德国总理进行交涉。
他们提出最严重警告,如果德国不撤销对法国的宣战,那么英国也会介入其中。
然而,德皇威廉二世没有后退的打算,他要求开启战争总动员。
烈日当空。
金碧辉煌的柏林宫殿,威廉二世手持权杖,向着众臣高声喊道。
“为了伟大的德意志,开战!!”
众臣亢奋。
当德皇威廉的开战命令开启之后,全国上下立即动员起来。
无数德意志青年报名参战。
在他们眼中,这场战争将会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
事实上并不只有德国人如此去想,就连英国、法国和俄国都是如此。
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战争狂热里面。
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严重病态,如今正蔓延至整个欧洲。
由于德国在7月危机的时候,在zong参谋小毛奇的安排下,已经开始了预备性总动员。
他有预感,战争随时爆发。
这份预感被实现了,而他也必须做出安排。【欢;:迎”进?$”!入?【,!夜;袭”;:的”:月:?费.'群;:】:.:?.4?:9.,3:”f”6!,1:3”;5?.”
身为战争大臣的法金汉也立即展开国家总动员的工作。
无数武器弹药,正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去。
在他们还是普鲁士的时候,老毛奇和俾斯麦就做出过不少针对法国和俄国的战争策略。
如果有战争爆发,就应该先进攻法国,对俄国采取守势。
德奥同盟时期,老毛奇又对战略做出了改变,他认为真的要开战,就应该先进攻俄国,对法国采取守势。
虽说进攻俄国,但拿破仑的惨败历历在目,所以他所说的‘进攻俄国’,其实只是将俄国人赶出波兰就足够了,绝对不进入俄国境内。
但是战争计划终究是政治的一环,在1893年法俄同盟成立之后,施里芬开始更改老毛奇的战略部署。
他认为战略目的并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要完全性消灭敌人。
只有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对方就很难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他还要求不能只从正面进攻,还得从侧翼进攻,尽可能迂回包抄,把敌人包裹起来。
在对于俄国方面,施里芬和老毛奇的想法一样,即使打败了俄国,但因为俄国领土辽阔,一旦陷入其中,必将重复拿破仑的失败。
所以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利用德国的快速动员优势,集中绝对兵力将法国消灭。
这就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同时也是他们目前为止正在执行的战争计划。
在证实对俄国宣战之后,战争大臣法金汉和帝国zong参谋小毛奇展开了战略部署。
尽管他们所执行的是施里芬计划,但制定施里芬计划的时间是在1891年开始,距离现在隔了二十多年时间。
要知道,19世纪末的俄国还十分落后,可是在1906年之后,俄国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所以施里芬计划必须在细节上进行修改。
首先是连接着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边界线。
这条边界线很狭窄,南方有孚日山脉阻挡,以当前的部队能力,几乎是不可通过。
要想发起正面进攻,就只能从凡尔登和图勒这两个方向进军。
但法国人也不是蠢货,他们早就在凡尔登这边设立了大量的防御设施,真要想发起进攻,几乎是一头撞上法国的铜墙铁壁上。
很显然,施里芬生前也考虑到这一点情况,因此他对作战战略做出了调整。
在凡尔登以北20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