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玛利亚所认为的那样,德军的进攻方式依旧如往常那样,先是大炮洗礼,然后步兵冲锋。
然而,玛利亚忽略了一件事实。
大炮洗礼过后的土地都变得难以行走,而战斗去距离警戒区只有一千米而已。
短短的一千米距离,即使战斗区在弹炮射程之外,但通往警戒区的道路却有一半路程遭到炮弹的影响,从而变得难以行走。
反观德军的冲锋位置,地形平坦,一路上并没有出现太多阻挠。
他们甚至认为,留守在
就在双方都在全力赶赴
这一刻,双方都朝着各自的方向发起冲锋。
枪声,厮杀,呐喊,咆哮。
在这小小的交战区域中,数千名互相不认识的他国人民,展开了血腥残忍的厮杀。
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战区。
鲁登道夫的进攻并不会只有一波,而是源源不断,如潮水那般恐怖。
很快,最外围的阵地就被德军给占领了。
虽说早有预料,但玛利亚确实没想到,最外围的防线连一天都抵挡不住。
当然,德军越是深入腹地,对俄军而言就越是方便防守。
这座城镇也同样部署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将原来的普通城镇改装为一座军事城镇。
面对重重防御,鲁登道夫的战术只有一个,用大炮进行强推。
可怕且凶猛的火力很快就覆盖住整座谢德尔采城镇。
但应该是考虑布列斯特要塞的核心地带,鲁登道夫决定减少大口径炮弹的使用,转而使用野战炮进行轰击。
紧接着便是数个师的兵力,以钳形攻势发起进攻。
这座军事城镇确实发挥出应有的防御能力。
面对德军的炮击和步兵冲锋,里面的守军英勇奋战,死战不退,一时间竟拖住了不少德军。
这正是玛利亚所想看到的情况。
一支8000人的骑兵师如幽灵般出现在德军的大后方。
然而,这支骑兵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袭击德军后方。
玛利亚十分清楚,单靠8000骑兵强冲德军阵地,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她只给了这八千人骑兵师一个任务。
袭扰德军的后勤补给线。
一般情况下,德军的后勤补给线都是以铁路运输为主。
这一次也绝不例外。
他们为了给负责进攻布列斯特的德军运输物资,特意修建了三条通往华沙的铁路。
这三条铁路十分隐蔽,只让玛利亚找到一条。
但即使是一条也已经足够了。
骑兵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这些铁路运输进行破坏。
而且德军的后勤补给并不单靠铁路,他们还有陆路的卡车和马车运输。
有些时候甚至会使用卡车对士兵进行远距离运输。
而这,正是骑兵的用武之地。
凭借着骑兵的短距离机动优势,他们开始对德军的陆路运输进行袭扰。
当然,负责带领这支骑兵师的军官也并没有放弃对另外两条铁路的寻找。
如此一来,德军的后勤补给越发变得紧张,这使得鲁登道夫越来越焦虑。
只不过他所焦虑的并不只有自己补给线的威胁,事实上还有西南方向的战况。
布鲁西洛夫的大规模反击,让奥匈帝国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这种扩大战斗宽度的战术打法,就连鲁登道夫也忍不住惊叹一声。
为了抗住俄军的大规模反击,奥匈帝国已经调动了五十多万的兵力赶赴前线。
可是,鲁登道夫十分清楚,单凭奥匈帝国是不可能阻挡得了俄国的进攻。
以他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恐怕现在奥匈帝国的军队连土耳其人都打不过。
能够挡住意大利的进攻,已经是奥匈帝国的光辉之举了。
所以,摆在鲁登道夫面前的难题,便是要如何在奥匈帝国出现大规模溃败之前,攻陷布列斯特要塞。
看着这座比进攻波兰时更加复杂且庞大的防御阵线,鲁登道夫不禁叹了一口气。
负责防守布列斯特的
这支军团确实是常规的沙俄军队,可领导人却非常规的沙俄军官。
无论是布防亦或是小规模反击,他们都做到了沙俄军队的极限。
而且自己的后方补给线正时刻遭受到俄军的哥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