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刻,无论是布柳赫尔还是罗科索夫斯基都发现了,这位将军从一开始就不是忠于soviet政府,他所效忠的,永远都是玛利亚。
只不过,他们二人都十分清楚,玛利亚对soviet是真心诚意,甚至愿意付出一切。
如此状况着实是讽刺得很。
只能说,这位前沙俄军官依旧保持着他特有的沙文主义色彩。
只是相对于米哈伊尔夫和高尔察克而言,他的沙文主义并不是表现在对俄罗斯帝国的忠诚,而是对他所认可的领导人的忠诚。
他们二人决定将此事告知给了玛利亚。
当她知道邓尼金居然为了保惜红四军而放弃最佳的进攻时机时,可谓是暴跳如雷,气得直跺脚。
她直接罚了邓尼金几个月的军饷,同时还给他降了职。
玛利亚直接表明态度。
“错了就要认,军官士兵之间必须一视同仁。”
“身为红四军总指挥的我,也必须承担责任!”
于是乎,玛利亚决定惩罚自己半年军饷。
经过红四军与彼得格勒的协商之后,弗拉基米尔无奈同意了这一决定,但他并没有将扣除掉的军饷放入国库,而是投入到察里津的医学研发上面。
自己这一东线元帅的身份,也差点被玛利亚自己给降职为临时元帅。
这一冲动着实是让弗拉基米尔感到无奈。
先不说玛利亚在hong军的威望,单单她对soviet的巨大贡献,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而且现在的战场局势十分紧张,因为自己手下将军的失误而被迫降职,这种做法会动摇军心的。
最终,玛利亚还是保留原来职位,邓尼金从中将降职为少将。
布柳赫尔与罗科索夫斯基因为战绩出色,军衔分别提升为上校和中校。
邓尼金对此虽然有些微言,但他更在意的是,玛利亚差点也把她自己给罚了。
最终,他还是接受了惩罚。
毕竟他也清楚,这次让白俄西北军的有生力量撤退,必然会造成不可掌控的负面影响。
西北白俄军被撤离到瑞典了,玛利亚立即对瑞典这个中立国提出抗议。
事实上,在英军撤离到瑞典,并且接受瑞典保护时,玛利亚就对这个中立国很不满意。
但毕竟那是英军,而且现在的苏俄还不够强大,所以并没有对他们的撤离和瑞典的灵活中立表达出任何抗议行为。
况且,对方也是有人道主义这个借口的。
人道主义从文艺复兴就已经出现,这个思想体系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文献,但确实让不少国家都会在明面上表达态度。
再怎么说,虚伪的面具还是得戴上。
这一次,瑞典也同样以人道主义接纳丘吉尔的远征军。
可是,一旦接纳了西北白俄军,那就代表,他们将会走出中立立场。
玛利亚对此做出了强烈的抗议。
‘如果瑞典一定要接纳叛军,那就等同于加入到这场苏俄内战当中。’
‘所谓的中立立场,也将荡然无存。’
表明态度之后,瑞典政府内部立即陷入了各种纷争与矛盾争吵当中。
其实在英国提出要求,让他们接纳丘吉尔的远征军时,就已经有很多议员提出抗议。
既然要做中立国,就要做到底。
因为德国就在边上,这场欧洲大战所带来的伤亡实在是惨烈,他们绝不能参与进去。
但另外一派议员则表示,英国距离他们也同样的近,如果拒绝了英国,他们也必将遭到英国的制裁。
要知道,现在的西线战场逐渐地呈现出一种德国竭力的趋势。
他们需要明确站队。
即使是中立国,也必须站稳队伍,否则迎接而来的,将会是无尽的制裁和封锁。
逼迫于英国的压力,最终瑞典做出妥协,接纳丘吉尔的部队。
只是没想到,居然还会附带一个白俄西北军。
这时,瑞典议会终于明白了,搭上英国这艘船,注定会让他们这个中立地位,走向不怎么中立的国家立场当中。
为了不那么得罪苏俄政府,瑞典也做出了表态。
他们只会给予英国军队帮助,而不会给白俄西北军任何资源上的补给。
但在这里,瑞典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他们不会给西北军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