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志同王永江算是老相识。
俩人相识已有数十年之久,甚至说,朱青志算得.上王永江的半师。
早年间,王永江还不是奉军财神爷前,也曾多次登门虚心请教,如何治理民生以及发展经济。可以这么说。
王永江能被称之为奉军财神爷,朱青志功不可没。
“既然如此,老朽还请王督办解惑。
朱青志中气十足,诚恳说道。
“先生!”
王永江慌忙起身。
“先生,称呼永江就可以了,督办是折煞学生了。
“这是什么话!
朱青志表情凝重,眼神认真无比。
“今日你我为各方代表,还是要以正式称呼为妙,还请王督办不吝赐教!
王永江并不是矫情之人
见朱青志无异样,恭敬地执学生礼后,起身凝声说道。
“各位代表,在下知晓,三月战事三省民众付出极多,各界人士也是慷慨解囊,这点奉军铭记于心。”众人面色不变,静待下文。
“大帅深知民众心意,三省本土战役已然尘埃落定。
百姓以及各界人士想要安居乐业,安心发展。
毕竟。
战争劳民伤财,长期的战争也不利于奉军的统治,更有割裂中原大路嫌疑,又是与民心悖逆。”朱青志等人缓缓点头,表示就是这理。
可谁承想,王永江话锋一转,儒雅之气消失不见,语气坚定且不容置疑。
“但!日军既然可以卧薪尝胆筹备第一个百年,难道没有第二个百年?
又或者第三个百年?
届时奉军该要如何?
依旧是战!
“日军此时不是奉军敌手,百年之后更不是!并无烦忧之理。
商界的一名代表提出反对。
王永江也不恼,看向那名商界代表说道。
“周老板,你是生意人,如果遇到同行砸你饭碗,你是会搞疼他,还是搞死他?”
“当然是搞死....”.
周老板话音夏然而止,闭上了嘴巴。
“没错
“如今的日军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内的工业化体系,军国教育体系依旧建在。”
“不需要百年,最多二十年,三十年,足够具备卷土重来的能力。”
“所以这一战,势在必行!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王永江并不心急,等待着众人反应。
“王督办此言在理,老朽糊涂了,同日军战斗实为必要之举。”
这些道理,朱青志何尝不懂?
懂与理解,并无关系。
可王永江用周老板作的简单比喻,却是让朱青志醍醐灌顶。
有的时候,最简单的语言,远比华丽的辞藻,更能令人理解。
“那国英如何做解释?”
朱青志再次反问,这才是最重要的分歧。
远洋进攻尚能理解。
可同国军谈也不谈,不免引人遐想。
这些代表的话,其实很熟练。
如果深究,剖析深处,就是在问张大帅是否有同旧军阀一样的土皇帝梦。
毕竟,如今奉军军力强盛。
张大帅历经关东军团一战,军中声望达到顶峰,一呼百应!
权利最容易让人迷失。
不可否认。
在新帅带领下,三省正在进入民主时代,但没人保证这会是永恒。
一.旦奉军大帅陷入权利漩涡迷失自我,中原大陆将再次战火重燃,百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