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星期天。
马栓班里的学生梁满囤已经好几天没来上学了。
按照几天前的约定。
马栓和周心初,华小娟两位老师一起来到梁满囤家。
给梁满囤补课。
马栓看着不停咳嗽的梁满囤父亲。
吃力地往绳子上挂玉米棒子晾晒。
梁满囤站在凳子上把父亲递过来的玉米棒子挂到绳子上。
他赶忙走上前去。
“来,我们帮你干,早点干完,好给满囤补课。”
“以后可不能让满囤缺课了。”
马栓说道。
“马老师,你看......”
梁满囤父亲一句话没说完。
又咳嗽起来。
马栓一下子明白了满囤不上学的原因。
满囤虽然还是个孩子。
现在已经不得不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力干农活。
马栓就说:“梁大哥,以后家里农活多,我们可以带学生来帮你们一块干。”
“早点干完,满囤就可以上学了。”
梁满囤的父亲一听。
感动的说:“太谢谢你们了,马老师。”
“给你们说实话吧,满囤一心一意想上学。”
“可我们家里穷啊,每个学期连学费都交不起。”
“你看收这点玉米棒子,还不够我们爷俩口粮的。”
“满囤不好意思去上学啊!”
马栓一听。
立即说:“该让孩子上学,就让他去上学。”
“欠点学费也不要紧,别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马栓和周心初,华小娟一起帮梁满囤家干完活后。
就为梁满囤补起了课。
在简易的小黑板上。
马栓教梁满囤组词。
马栓在黑板上写到:我喜欢()。
()能让我们学到知识。
知识能改变()。
马栓写了这三个句子。
三个句子中都有括号。
马栓对梁满囤说:“我们现在来学组词,这是三个句子,括号里填上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
“我先来举例,然后满囤也学着组词。”
梁满囤答应了一声:“嗯。”
马栓就在这三个括号中分别填上了不同的词语。
成为了以下的三句话。
我喜欢(读书)。
(读书)能让我们学到知识。
知识能改变(命运)。
“满囤,你就按照这个例子,你重新组一遍词语。”
“好的,马老师。”
梁满囤拿过粉笔。
在小黑板的括号里写了上去。
我喜欢(上学)。
(上学)能让我们学到知识。
知识能改变(我家里穷的命运)。
马栓看到满囤的组词。
“不错不错,差不多这个意思。”
“只有上学读书,才有机会改变家里穷的命运。”
从梁满囤的组词里。
马栓看出。
梁满囤不是不想去上学。
而是家里穷。
拿不出缴学费的玉米。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穷山沟里的孩子想上学读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
【叮】
【一个孩子的读书梦】
【写作素材准备中】
此时头脑中又响起了系统的提示声。
马栓一阵激动。
“系统,我已经等你好久了,怎么到现在才来。”
系统没有理睬马栓的埋怨。
没有任何的回应。
“这破系统,不管它了,今晚开写。”
......
马栓通过这次家访。
深刻理解了穷困山区孩子求学的不容易。
像梁满囤这样因为家里穷,上不去学的还有许多。
周心初老师告诉马栓。
每年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班里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
或者因为家里大人的阻拦。
说读书没用。
学生无法来报到。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