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安国书生:连句子长短、声调和字数都要限制吗?]
[观众37:没错,就是这么离谱。]
[百国书生:这四书五经又是何物?]
[观众6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安国书生:这些书倒是闻所未闻……]
[观众82:估计你们的叫法或者思想和我们应该不相同。]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安国书生:这个书我不读也罢……]
[观众375:所以明清的科举固化了,最后就没了科举制。]
[安国书生2:咱不是还没八股文咧,倒也不必不读书。]
“其实八股文再往前延伸就会比较深,不太好说。我就稍微给你们说一些资料,你们听听就行。毕竟五国你们的历史和我们不完全一致。”
[观众74:八股文牵扯到朱熹,朱熹又是程朱理学,再往前推就是儒家,儒家再往前就是孔子和百家争鸣了。确实不好说。]
[观众61:确实涉及的有点多。]
“首先八股文的格式问题。”
“本来南北宋只是限制内容,当时还是散文形式。后来明代成化年间,经多名大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观众62:感觉和作文的议论文一样,但没有这个八股文离谱。]
[代国书生:大臣们这提倡真的是……]
[代国大臣:我们可没提倡,别扯到我们哦。]
[百国书生:可能是他们觉得好批改吧?毕竟一样的格式。]
[观众78:确实,有时候答题有个格式会好一点。]
“然后与八股文相关的朱熹、孔孟等。他们都是儒家代表人物。儒家思想在华国传播两千余年,即使在现在社会儒家思想也对我们华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观众67:对,比如儒家的仁和礼。]
[观众82:孔圣人比较推崇周礼,克己复礼。]
[安国百姓:周礼?]
[观众932:周礼也就是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
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观众82:牛哇牛哇。]
“对,儒家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孔圣人孔子。比如《论语》就是他的弟子们对他言行和思想的记录。一般华国人多少都会背点论语。”
“四书五经也都是儒家的著作。所以儒家思想真的对我们华国影响非常深刻。”
[百国书生: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观看一下这些著作?]
[陈国书生:想看加一。]
[安国书生:要是能看一看你们所有的书籍就好了……]
[观众782:那你们要看的书可就多了……]
[观众132:对,我们华国五千年的文明,若是你们想要看,可能根本看不完。]
“一个时空有一个时空的历史。你们可以先学你们的书籍,然后再看看我们的知识,二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过我们的书籍真的多,可能不太好和你们交易。”
[观众165:对!]
[观众31:我们华国人都不一定能看完所有书。]
[观众723:我觉得能不能建一个那种电子书架?我们通过直播间可以观看对方时空的书籍的电子版,这样双方就都可以看对方的书,然后共同进步。]
[观众631:楼上的想法妙哇。]
[凤国大臣:这样可以哎,我们互相学习。]
“这个想法好nice,我之后和领导商量商量。就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