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钱老爷子临睡前将二儿子叫了去,连张氏都没让留在屋里。
父子两个关上门,一阵密谈,至于说的是什么,家里没人知道。
只不过,第二日钱银山连早饭都没吃就出了门
直到日薄西山,才再回来。
而原定于这一天的再次进县城买粮计划,也被耽搁了下来,硬生生往后拖了一日。
这次去买粮,钱老爷子却没跟去,只嘱咐了两个儿子,再去买上与昨天相同多的粮食,至于种类,除了与昨天相同之外,其他的两个儿子看着买。
而钱老爷子也特意嘱咐了两个儿子,“这一次,我只他一个要求,别去老掌柜那里,再换一家别的铺子去买。”
就这样,两个儿子赶着马车出了村。
钱老爷子没也没闲着,去后头地窖里倒腾粮食了。
昨儿下午老掌柜的伙计就将剩下的粮食都送了来,如今有了这么多粮食,再加上之前智家采下来的谷子,再怎么着也够一家人吃到明年5月份。
而且现在天气凉,又是在地窖里,搁上一冬,绝对不成问题。
家里的事儿忙完了,钱老爷子悠哉悠哉背着手出了门。
张氏在后头问了他一句,“老头子,你又干啥去?”
“去趟老村长那,一会儿就回来,”
他是打算到老村长那,让老村长给徐正带个信儿,问问他在县城里有没有什么门路,他想用自家的小米换点地瓜。
岭山村这一带种地瓜的少,可是听说县城北边种地瓜的人家极多,他打算用手里的小米,多换点地瓜回来,那东西保存得当,搁上一冬也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家里几个孩子就喜欢吃蒸地瓜,软软糯糯的甜的很哩。
从范富贵走了以后,范氏倒是低沉了一阵子,李氏该说的也说了,该劝的也劝了,剩下的就是范氏自己去合计了。
“娘,家里伙计都完事儿了,我领花花出去了。”
“到谁家去呀?”
“噢,花花念叨着要找金宝玩儿,我带他到赵家去,陪赵婶子说说话。”
“去吧去吧,早点回来。”
花花见了赵金宝,高兴的不得了,追在赵金宝后头,金宝哥哥长金宝哥哥短叫起来没完。
赵金宝也不嫌她烦,做什么都愿意带着她,一会儿带花花在赵家刚砍好的那堆白菜上爬来爬去,一会儿又到屋后去看赵家新抓的那两只鸡。
一时间,两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赵家院子里只剩下了孩子们的笑闹声。
“金山媳妇儿,你听说了没?咱们村要来一个教书先生了?”
“什么时候的事儿?婶子你听谁说的?”
“能听谁说的,前两天我听老村长媳妇儿说的呗,这还能有假?这村里凡是有个大事小情的,老村长媳妇儿肯定能得到第一手消息的。”
赵婆子眼里戏谑的意味十足,他们这一辈儿里,也就老村长媳妇儿最好信儿了,有什么八卦也愿意找她和张氏说。
只不过张氏最近这段时间,没出来走动,所以老村长媳妇儿才往他们家来了两趟,跟赵婆子念叨了不少事儿。
“那感情好,以后村里的孩子也不用再去那么老远的地方念书了,想想就舍不得呢!”
理事其实也是有感而发,她四个孩子,现下就大郎和花花陪在身边。
二郎在县城学堂,四郎跟了那位明先生——说是去了京都。
唉,估计再见也得一年半载吧。
赵婆子从她的话里听出李氏这是想孩子了,又跟着劝了几句,接着说起刚才的八卦。
“听说是一家的搬来,还是个举人老爷出生呢,说是从北边过来的,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落脚,听说咱们岭山村挨着大山安静,所以就来了。
老村长媳妇儿说,那先生年岁不大,才三十郎当岁,就是家里那个孩子也和花花金宝差不多,听说也是个女娃娃呢。”
两个人又说了会话,花花和金宝就跑了回来,就这么一会工夫,花花就弄了满身满脸土,看得李氏一阵心疼。
这孩子,还真是不把自己当个姑娘家看,整日跟着这些毛头小子混在一块儿。
“阿娘带你回家好好洗洗,换身衣裳吧。”
这一回,花花倒是听话,跟着李氏就走了,要出院门子的时候,还不忘回头冲着赵金宝做了个鬼脸,惹的赵金宝哈哈大笑。
赵婆子过来摸着小孙子的脑袋,“金宝喜欢和花花在一起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