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哥哥亦柏跟弟弟亦霖,我也接触了不同的妈妈群体,特别是哥哥亦柏因为小学中年级转学的缘故,我实际有三个妈妈群体圈,哥哥亦柏公立小学妈妈群体圈,私立名校小学以及中学妈妈群体圈(因为哥哥私立名校是直升的,所以小学跟公立的妈妈群体好多是重叠的),弟弟亦霖公立小学妈妈群体圈。
这些妈妈群体,除了个别玩得来,大部分是联系不多的,但是随着哥哥亦柏进入初中以后,发现初中妈妈群体中吐槽的越发多了。
吐槽的原因大部分是孩子们不如以前可爱了,现在不是很听话,很爱怼家人,对于哥哥亦柏,凸显的问题应该是爱玩手机游戏的频率多了些。
我看过很多学霸的专访,感觉那些学霸都是自发自觉地学习,但是到我家亦柏的身上,这点就没那么明显了。
这不上周,好多老师反馈哥哥亦柏上课爱讲笑话,不是很认真地听课,周末我就跟他好好地沟通了一番,他说实际上他没讲话,只是后桌的东西掉了,他一扭头把他捡个东西而已,我笑着说,那咋凑巧每个老师都能碰到你捡东西的瞬间?其实我不纠结哥哥亦柏上课是否讲小话,当然我知道这个习惯不好,所以我给他周记的评语是,如若下次上课你想讲小话的时候,要不默默对自己讲,要么集中精神听课,这样思绪就不会开小差了。哥哥亦柏看到这个评语,会心一笑,我相信他这周应该不会再在课堂上讲小话了。
哥哥亦柏跟我说,班主任对他的期望是,学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但是必须保证自己的年级排名,听到这个话,我为这个班主任由衷地称赞,谁说孩子们就应该像木头一样,笔直地听课,孩子们有些不伤大雅的小习惯,慢慢改正不是挺好,为什么一定要用框框架架把他锁住了,12-13岁的孩子们,好动不是他们的天性么?
虽然理智的时候,我也懂12-13孩子们那颗躁动地心,但有时候冲动起来,智商就下去,所以我家哥哥亦柏有时候也会在我的唠叨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周末。
这不,我吐槽了半天,那天看群里,其他妈妈们的吐槽也是长篇阔论的,说如今的孩子们没小时候乖巧可爱,有自己的主见,叫不动,听不见,说学习上不肯下功夫,浅尝辄止,还说玩游戏不能自拔,经常被孩子怼得说不了话,还有得,千里给孩子打个视频,孩子们两句话没说,就挂了视频,让妈妈们很是心酸。
其实这些说白了,是不是妈妈们的控制欲太强了,孩子们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可能像小时候一样地依赖你,他们现在不仅需要父母物质上的帮助,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父母精神上面的帮助,实际需要父母跟他们共频,这就要求父母不断地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孩子们的生命更新同步。
父母其实都是有”有效期限”,虽然我们现在抱怨孩子们如今的小性格,可是再过几年,他们读大学,那时候估计会有新的吐槽点了吧,那该会是孩子们,当初你们那充满“个性”的小模样,也是很可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