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点燃烽火这种传讯方式,所能传达的信息含量实在太少,只能让看到的人知道哪里哪里打仗了,有军情了,但具体是什么军情,并不知道。
哪怕是大明现在飞的最快的信鸽,传递消息也需要几天的时间。
而且信鸽毕竟是鸟,会走丢,会被天敌捕食,很容易就会让消息丢失。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
但现在,常遇冬告诉朱元璋,有他手里的那个宝贝在,这句话就成了过去式。
以朱元璋的智慧,怎么可能猜不到手里那个宝贝的用途。
只不过,在实际体验之前,朱元璋还是秉持着怀疑的态度。
毕竟,这种手段,已经超出了他能理解的范畴。
在朱元璋的理解中,哪怕是神仙,想要传递消息,也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才行。
自己手里的通讯仪,如果能实现万里之外实时传讯,那岂不是比神仙手段还要厉害?
朱棣深刻的体会了大乾的强大和先进,但朱元璋没有离开过应天府,蒸汽战舰都没亲眼见过,心中自然会怀疑。先进科技带来的震撼,不亲眼目睹,是很难体会到其带来的震撼的!
哪怕是在七百多年后的现代世界,触屏手机出现之前,谁能想到之后的手机产品会那么先进?
在1379年这个距离电报机出现,都还有四百五十三年的时代,能跨越万里直接通讯的手段,怎么可能不让朱元璋震撼,不让他怀疑真实性?
朱裕让黑起给自己老弟朱元璋送来短波通讯仪,是因为他很清楚,时代的局限性和思想上的桎梏是最难以打破的!为了逐步打破朱元璋的思想桎梏,为了让他提前知道科技的重要性,先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一颗发展科技,重视匠人
的种子。
至于这一粒种子能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就看朱元璋能不能下定决心,能不能重视起来了!
就算不能,那朱裕此举,也是为华夏大地,埋下了一颗科技的种子!
有了思想上的改变,几百年的时间,总有一天会结出累累硕果的。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科技这俩字,在大明很多人的心中,都只是奇技淫巧而已!从公元前134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朱元璋时期,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桎梏欧洲人千年之久的宗教思想,被欧洲人用非常激烈的手段打破!
桎梏华夏人一千五百多年的某些思想,同样需要最为激烈的手段来将其彻底击碎!
.......
朱元璋的某种思想,在常遇冬那句话,以及手中的短波通讯仪的震撼中,已经开始出现细如发丝的裂缝。只不过,老朱自己,还并没有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