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国力是否强盛的最直接判断方法就是看他的国库。
这并不是绝对的方法,但却是最简单的。
国库岁入高低决定王朝未来的走向!
如若大丰收,岁入高出同期水准很多,皇帝就会产生大兴土木或者扩大疆土的心理。
如果收成不好比同期岁入少了很多,一般的皇帝也会节衣缩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但也不确定有些皇帝会直接增加税负,为动乱埋下隐患。
因为古代度量衡以及物价一直都在变化,所以国库岁入并不简单。
当然,如果换算成后世的金钱来计算的话,就非常清晰了!
秦朝岁入,能达到很恐怖的一亿两千四百万石粮食!
有人会说不可能,大秦时期农业并不发达,怎么会有如此之高的粮食产出?
的确这个数字有时会高于后世的岁入。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秦朝是以粮食为基础计量单位,并不是后世说的银两黄金等。
如果他收不到粮,那么农民可以用金钱布匹代替,而到了上报统计的时候会将这些非粮食财富转变为粮食统一计数!
古代的粮食都是以粟米为主,同时粟米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农作物,粟米即小米。
税收粮食也是以粟米为主。
现今粟米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山西粟米价格在7一12元每斤,其他地方多在3一5元。
古代种植技术差,脱壳技术也差,收上来的还是以未脱壳的粟米为主。
所以以较低的价格2元来作为标准,秦朝一石就是约124元,那么秦朝的岁入就是一百五十三亿七千六百万元左右,实际上要高于这个数。
唐宋时期,唐前期3400万贯,后期1200万贯,宋一亿贯左右!
都说强唐富宋,但是唐朝前期也是挺富的。
唐朝税收比较多变,除了租税为重要税收以外还多了其他杂税,像茶税、铁税、酒税等等。
唐朝初年的国库税收岁入是3400万贯,中后期为1200万贯!
换算出来之后,唐初岁入为两千零四十亿元左右,唐中期为八百四十亿左右。
到了宋朝,一石约合132斤,此时物价上涨,一贯只能合8石粮食。
宋朝农业发展迅速,各种主食种植物已经趋于完善,所以3.5元为基础计量,那么宋朝一贯的购买力就是3700元左右,宋朝岁入一亿贯也就是差不多三千七百亿元左右!
而明朝时期....
明朝因为有朱元璋定下的祖制,所以一直以来税收极低。
后期鉴于人口的原因加税也收效甚微。
农业银始终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两之间。
其他的海银、盐银、茶银等加一块才两千万两。
明朝时期一石约为后世的500元左右。
一两能买四石粮食,一两即为2000元。
那么明朝一年岁入一百七十亿元粮食加上四百亿元银两,总计也才五百七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