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实在是太狠了!”
“简直狠到了极点!
文武百官心中发颤。
好家伙!
这种办法,可太有效了!
身为官员的他们,心中很清楚,那些生员到了江南之后,为了当官,哪怕掘地三尺,都要找出当地官员的罪证来!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可都是奉了皇命的钦差。
还有户部侍郎焦宏,刑部侍郎茹太素,吏部侍郎李仁三位朝廷命官领队!
谁敢阻止他们查案?
满朝的文武百官心中非常清楚,一旦这招实施,江南省的官员有一大半都得被拉下马!
很多甚至都得直接就地杀头!
朱裕这招,简直狠辣到了极点!
因为那些顶替了罪官的生员们,是亲手把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拉下来的,他们深知朝廷会把这一招持续延用。自己做官的时候会更加谨小慎微,绝对不敢犯事儿。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天下间想当官的人数之不尽!
旦自己犯了不该犯的错,那等待自己的,也将会是被其他想当官想红了眼的生员找到把柄,把自己拉下马!这招周而复始,每隔不等的年份用一次,到底隔多少年,只有皇帝知道。
时不时就搞突然袭击!
以免那些官员提前做准备。
可以说,这招比朱元璋残酷狠厉的惩罚,对贪腐来讲有用的多!
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乞丐,做过僧人,知道王朝的来之不易。
在成为皇帝之后,朱元璋深知腐败对国家的危害,所以他用铁腕反腐,重罚腐败。
但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明朝灭亡之前,明王朝的腐败问题是最严重的。
腐败问题伴随着传统华夏的历史。贪污腐败,在华夏社会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避免。
从上古时期,腐败就是国家行政管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睡虎地秦简中对于官员有“五善”!
即“一日忠信敬上,二日清廉毋谤,三日举事审当,四日喜为善行,五日恭敬多让”,清廉排第二,可见秦代对于官员清廉的重视。
而明清时期是古代皇权社会的巅峰,各项制度都发展成熟,包括廉政制度的建设。
这其中对官员腐败问题深恶痛绝的要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不仅自身厉行节俭,还特别重视以严刑峻法惩治贪污腐败!
有明一代,关于反腐的各种规定,比之前任何朝代都要严苛。
但如此完备的廉政制度,却依旧没有能够杜绝官员的腐败。
大官大贪,小官小贪,但要论贪污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朝代,绝对非明朝莫属。
明朝陈邦彦对明朝的腐败如此评价:
“嘉(靖)、隆(庆)前,士大夫敦尚名节,宦游来归,客或问其囊,必嗤斥之!”
“在嘉靖以前,明朝的官吏并不一定都是“尚尚书省”!
“但是这些官员还能知道贪腐是可耻的,问到当官时赚了多少钱,许多贪官都因为羞耻而从来不说,也就是说明朝的贪腐问题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程度!
明英宗时王振、武宗时刘瑾和穆宗时李广等人贪腐,主要是皇帝身边的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