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崛起 > 第257章

第257章

明初腐败猖獗,为何成为历朝腐败最严重的朝代?

很简单!

明朝官吏的收入很低,比宋朝低好几倍。

宋代清官退隐,在屋内设地养家伎!

而明朝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可以维持下去。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县令每月不超过五两。

朱元璋觉得这些钱足够一个家庭生活。

但是朱元璋却不知道,这点钱一般官府是可以养家糊口的,但也要养活一些下人,还要打官场的点子。

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一定会腐败。

明代的俸禄有个计算方法。

朝廷首先根据官员一年所需粮食的数量,然后按此比例折算成银。

官职变动,俸禄也随之变动,但折算比例不变。

一两金换十石粮,那么一两银换两石粮。

明代初期,俸禄仍与官吏相当。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粮价变动很大,明代后期,西方大量引进白银,一两银不值,所以固定不变的官吏俸禄换算比例,使官吏的薪水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贪吃!

再者,明朝反腐败的制度不健全。

让官员们不贪,不能严查。

但是朱元璋当时却派特务人员深入各地监视官员。

有一次,甚至晚上和家人说话,第二天都被朱元璋听到了。

这样照看宫中的人,宫廷的开销是非常大的。

此外,朱元璋还让官员相互揭发贪污腐化,奖励揭发者,这很容易成为官场结党营私、官僚主义的表现。

明朝也鼓励百姓揭发,虽然初期效果很好,但是这些揭发官员的百姓极易遭到官员的报复。

明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抓腐如常”。

众所周知,“御史”是执纪和反腐的官员。

但是明朝的御史,非但没有起到反腐的作用,反而带头腐败。

明武宗时,有一个御史胡节,曾贿赂宦官刘瑾。

钱从何而来?贪污受贿得来!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嘉靖末年,御史与官员贪腐形成了“猫鼠共眠”的局面!

们的反腐职责是“无闻有盗”。

巡按御史黄廷聘经过衡山县,县令陈安志对他傲慢无礼表示不满,陈安志一气之下,打开了黄廷聘的行囊,发现“金银诸物甚多”,于是奏报朝廷,最后黄廷聘被罚“冠带闲居”,但仍留在乌纱帽体制内。

监察御史陈志先巡游江西,返回时遗失了四件行李,被当地官员查获,发现“人人皆知”,还有他的受贿明细表,详细记录了他的受贿“数万元”,也被“革职闲住”。

隆庆年间,淮扬巡盐官孙以仁“侵匿盐银千余两”,事变后被革职。

殷正茂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时,“岁入百岁金”

那时广西正在闹民变,首辅高拱竟说:给他百万金子,就算“无事可做者半,然能立”。

那时候的朝廷为了巩固统治,也只能容忍腐败。

明朝腐败严重的原因在于既有官吏俸禄低的问题,也有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反腐制度!

“想要解决明朝的贪腐问题,任重而道远啊!

朱裕刚刚用的那招,就相当于是探路石。

在收取拖欠的赋税时,先大致查查朱元璋大肆杀戮贪官时期的大明,还存在多少贪官污吏!就算明面上没有贪腐,但火耗银上,百分之百都有贪腐!

而关于火耗银的问题,朱裕后续也会告诉朱元璋怎么改正!

明代官场腐败的“怪现象”是明代所特有的。

并非所有贪腐官员都是严嵩这样的奸臣,有些官员既能贪又能官,张居正就是一例。

明代著名的清官、廉官海瑞在明朝是独树一帜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