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瑞的清廉行径,张居正被斩首10次都不多。
那张居正这么会办事的官员,为什么会贪呢?
大体上维护自己的稳定,张居正的稳定权力来自后宫,皇太后和太监冯保对他都很好。
这一“好”是由利益驱动的。
在后宫,张居正的礼遇从不掩饰。
这种关系稳固了,张居正的权力也稳固了。
而且戚继光的幕后主使是张居正,戚继光的钱主要靠招兵买马得来,他又把得来的钱给了张居正。
于是戚继光做事就不怕了。
后世视张居正为纯粹的贪官。
但是在明朝的制度下,想做好事,却没有钱做!
而且钱从哪里来?
必须要想办法去贪!
要是张居正没有皇太后做后盾,他怎么能顺利推行改革呢?
类似的,戚继光没有了张居正的后台,谁都能收拾他。
这就是根本无法对抗倭寇!
所以,明后期这种官场怪现象,反而可以为明朝续命。
就像魏忠贤就像大太监一样,想方设法搜刮钱财,自己贪财,但是朝廷有钱。
在他去世后,崇祯的财路被堵住,连钱都没有了。
这也是明朝制度所形成的怪事,无法改变。
但也有人会说,朱元璋自己不就是农民阶级出身的吗?
他们老朱家世代为农,从小就体验过农民阶级的艰辛,受尽大地主和,上层统治者的剥削。
由他自己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利益共同体,这样的政权又怎会变成贪腐最严重的朝代呢?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比任何一个皇帝都理解农民的艰辛。
朱元璋童年一直处在饥饿边缘,父母秉着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理念,一直在给老朱家增加人口。
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多,朱家的人均粮食量也在不断减少。
父母亲人相继离世后,朱元璋又因为贫穷进入空门,做了一名和尚。
原以为当了和尚能有一口饭吃,没想到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在寺里的生活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朱元璋依然是饿一顿饱一顿,吃了这餐下餐没着落。
为了生存,朱元璋先后当过和尚、乞丐,饿到不行还偷过人家养的鸡和鸭,长年累月吃不饱的生活,使得填饱肚子成了朱元璋唯一的心愿。
这种生活的基础要求,一直持续到朱元璋登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之后依然没有消减。
朱元璋大权在握后,潜意识里一直痛恨地主阶级和官僚机构!
他老:觉得是这些人将统治者的意愿进行歪解,利用权势来压榨百姓和平民。
因此朱元璋上位后,颁布了一系列措施防微杜渐。
朱元璋重新确定了各级官僚的工资,按照他当农民时的生活水准,将大臣的工资定在勉强维持温饱的基准线上!这种乞丐思维真的是神经病!
与此同时,他还颁布各种制度严惩贪污,规定贪污60两以上就处以斩刑!
还取消了各级官僚的福利措施!
因此朱元璋统治时期的官僚人员,成了福利待遇最差、工资最低的一个时期!
朱元璋给官员规定的工资能有多低呢?
可以换算成后世的购买力实际对比。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统治时期一个县令的月工资是5两银子。
按照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元的购买力来算,如今的一个局长加县长职责于一身的职位,月工资只有1000元。古代的银子有多值钱?
而且在古代,妇女没有外出工作的机会,这就相当于官员一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老小所有人。
如果一个家族只有一人入仕,说不定这一位官员还要负担起整个家族的生活开支,其生活艰难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