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舍地。亦无退转。于彼菩提超转之中。无有失灭。何以故。若人见彼阴界诸入是真实者。彼无超转。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本净故。天子。是名菩萨超越道地。天子。譬如幻师化作十重辇舆宫阁。即令化人居处其内。天子。于意云何。彼人宫阁有定所不。善住意言。无也大士。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天子。见菩萨地有超转者。其事若此。
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一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问文殊师利言。大士。或时有人至大士所求出家者。大士尔时当云何答。云何为说出家度法。云何授戒及教持戒。文殊师利言。天子。若其有人。来至我所求出家者。我当教彼如是言曰。诸善男子。汝今不应发出家心。汝若不发出家心者。我当教汝真出家法。所以者何。天子若求出家。则求欲界。亦求色界。求无色界。复求世间五欲之乐。及求未来果报诸事。若善男子有所求者。彼不证法。不证法故彼则见心。是故天子。若无所取。彼为证法。以证法故则不见心。不见心故则不出家。不出家故则无出家心。无出家心故彼则不发。以不发故则无有生。以无生故彼则尽苦。以尽苦故则毕竟尽。毕竟尽故彼则无尽。以无尽故则不可尽。不可尽者。则是虚空。天子。我时于彼善男子所。作如是教。复次天子。若复有人。来诣我所求出家者。我复教彼如是言曰。诸善男子。汝今莫发出家之心。所以者何。彼心无生不可得发。汝莫为异而保此心。复次天子。若更有人。来诣我所求出家者。我复教彼如是言曰。诸善男子。汝今若不断除须发。如是汝则真实出家。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以何义故作如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世尊说法无所断除。善住意复问言。何等不断亦复不除。文殊师利言。天子色法不断亦不除。受想行识。不断亦不除。天子。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住我相故则不见平等。又见我故则见众生。见众生故则见须发。见须发故生剃除想。天子。彼若不见有我相者。则不见他相。无他相故则无我慢。无我慢故则无吾我。无吾我故则无分别。无分别故则无动摇。无动摇故则无戏论。无戏论故则无取舍。无取舍故无作不作。无断不断。无离无合。无减无增。无集无散。无思无念。无说无言。如是则名安住真实。善住意言。大士。实义云何。文殊师利言。天子。所言实者即是虚空。如是虚空得名为实。无起无尽。无减无增。以是故言虚空为实。性空为实。如如为实。法界为实。实际为实。如是实者。则亦不实。何以故。以彼实中不可得故。名为不实。
尔时文殊师利语善住意言。天子。若复有人。来诣我所求出家者。我当教彼如是言曰。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取着彼袈裟衣者。吾则以汝为真出家。善住意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诸佛世尊无有取法。凡所宣说不为取着。善住意言。不取何等。文殊师利言。天子。谓不取色若常无常。乃至不取识若常无常。不取眼若常无常。乃至不取意若常无常。不取色乃至不取法。不取贪欲不取嗔恚。不取愚痴不取颠倒。天子。如是乃至一切诸法。皆悉不取而亦不舍。不合不离。天子。若取袈裟。当知彼即大有见相。天子。是故我说不以取着袈裟。而得清净及得解脱。所以者何。天子。诸佛世尊。大菩提处无有袈裟。善住意言。大士。何法是袈裟。文殊师利言。天子。汝问何法为袈裟者。贪欲是袈裟。嗔恚是袈裟。愚痴是袈裟。因是袈裟。诸见是袈裟。名色是袈裟。妄想是袈裟。执着是袈裟。取相是袈裟。语言是袈裟。如是乃至戏论一切诸法。皆是袈裟。若知诸法无善不善。无思无念。是名无袈裟。若无袈裟则无所有。若无所有则无垢浊。若无垢浊则无障碍。无障碍故亦无有作。是谓思量。善住意言。大士。所言思量。思量者。以何义故名曰思量。文殊师利言。天子。彼思量者。于法平等无有增减。无作不作故言思量。天子。若能于法不作增减。如世尊说。不应复起想念分别。故言思量。善住意言。何等名为不作增减。文殊师利言。天子。过于平等。过平等已。法不可得。所谓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彼法非如。无增减作。无吾我作。无有人作。无众生作。无寿命作。无有断作。无有常作。无有分别阴入界作。无有分别佛法僧作。亦无有念是持戒作。是破戒作。是烦恼作。是清净作。是得果作。是须陀洹作。是斯陀含作。是阿那含作。是阿罗汉作。是辟支佛作。乃至此是空作。是无相作。是无愿作。是明解脱作。是离欲作。如是天子。此皆为彼无闻凡夫。思量分别说斯法耳。汝应当知。此是最下痴人。求欲得法妄想取着。是故如来为断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