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宝积经 > 第106章

第106章

着。而演说是思量分别作不作事。

于是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大士。快说如是甚深法门。尔时世尊亦复赞可。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乃能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利复语善住意言。天子。若复有人来诣我所求出家者。我当教彼作如是言。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如是则名真出家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义故。作如是语。文殊师利言。天子。如世尊说。唯有二种受具戒法。何等为二。一受正平等戒。二受邪不等戒。是中何者邪不等戒。谓堕我见堕人见堕众生见。堕寿命见堕士夫见。堕断见堕常见。堕邪见堕憍慢。堕贪欲堕嗔恚堕愚痴。堕欲界堕色界堕无色界。堕取着分别。天子。是为略说。堕于一切不善法中。堕逐恶知识。妄取一切法。堕不知出要解脱之处。天子当知。是名受邪不等戒也。天子。是处何者是受正平等戒。谓空是平等。无相是平等。无愿是平等。天子。若能如是入三解脱门。如实觉知。不分别不思念。于一切法无有退转。天子。是名受正平等戒也。复次天子。若贪欲发。若嗔恚发。若愚痴发。若爱无明发。我见发。我见为根本。六十二见发。三邪行发。四颠倒发。乃至八邪九恼十不善业道等发。故名受正戒也。天子。譬如一切种子草木树林。皆依大地而得生长。其地平等无心念作。如是天子。若佛法中正受戒故。具足成就。天子。譬如一切草木种子。依大地住而得增长。天子。当应如是具受正戒。所以者何。住于戒故道法增长。如彼种子戒亦复然。又如种子增长得名成就。如是住于戒故。所有一切助菩提分法。出生增长得名成就。天子。是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一切声闻受正戒也。所谓入彼三解脱门一切戏论语言灭处。天子当知。若能如是受具戒者。是名受正非不正也。尔时文殊师利复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今更于如是出家如是受具。如是教曰。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持禁戒。如是则为真实持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义故作如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一切诸法悉无所取。故无可持。云何此戒而独有持。天子。戒若可持则持三界。天子。于汝意者以何为戒。善住意言。大士。若能具足波罗提木叉者。是名为戒。文殊师利言。天子。云何名为波罗提木叉。善住意言。大士。所谓持身及以口意三业具足。是则名为波罗提木叉也。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今是现前。何处有是身业可作。如是过去未来亦无有作。彼皆无作。无有像貌可得言有。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及颇梨色耶。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师利言。天子。彼名何等云何而说。善住意言。彼名无为实不可说。如是乃至意作亦然。文殊师利言。天子。于意云何。彼无为者可作有为乎。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师利言。天子。以是义故我如斯说。彼若不持名真持戒。天子。若言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者。为学实际。当如是知。无所持故言增上戒学。无所知故言增上心学。无所见故言增上慧学。如是心不分别故。不忆念故。不生殊异故。名最上心学。如心学戒慧亦尔。天子。若不得心则不念戒。若不念戒则不思慧。若不思慧。则无复起一切疑惑。既无疑惑则不持戒。若不持戒。是则名为真持戒也。天子当知。彼持戒者则无所欲。无所欲故则无退还。无退还故彼则清净。彼清净故则得解脱。彼解脱故则得精进。彼精进故则无有漏。彼无漏故则住正行。住正行故则无像貌。无像貌故即是虚空。何以故。以彼虚空无形相故。是故天子。若有人能如是学者。则为不学。彼无学故则为真学。于何处学谓无处学。云何无处。谓空平等。天子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则名为真住戒学。

尔时文殊师利复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若人能作如是出家如是受具。我复教彼如是言曰。诸善男子。汝今若能受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笃信檀越供养众具。而能于中不起分别不念报恩。是乃名为清净持戒。善住意言。大士。以何义故作如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所谓若人取彼施者受者财物三事故。是为报恩。又若见彼是为报恩。若思惟彼是为报恩。若分别彼是为报恩。天子。若不见彼不取彼。不思惟彼不分别彼者。有何可报。何以故。以从本来毕竟清净。如是报故。天子彼若取若见。若思惟若分别及念报者。是谓凡夫。非阿罗汉。所以者何。是诸凡夫。于一切时常行取着。思量分别此受彼与。彼垢此净。以是分别故有报恩。云何报恩。谓诸凡夫。于生死有取后生身。是故于彼欲行报恩。天子。诸阿罗汉不受后有。毕竟不见。不思量不分别。无有此彼。更不受身。当于何处而报恩也。天子。若受彼施当行三净然后乃受。何谓三净。一不见己身即无施者。二不见他人即无受者。三不见财物即无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