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路由帝国禁卫军老将穆罕默德·古尔率领,指挥两个禁卫军万人队,并埃及、迦南两行省军队十万大军,走海路直击小亚细亚东部的奇里乞亚平原。这块小亚细亚沿海少有的,规模较大的平原,也是东罗马人在小亚细亚的重要产粮地。
第二路由女皇长女莫拉丝公主率领,指挥麾下的边防军,并一个禁卫军万人队,共十万大军从地底世界穿行,让过叙利亚门要塞,直插罗马人的腹地。
第三路由禁卫军老将尤素福·依本·阿尤布率领两个禁卫军万人队,并波斯诸行省援军,共十万大军,从亚美尼亚进军,经过本都山脉,沿着黑海南岸行军。
第四路则由禁卫军小将阿尔斯兰率领,共计一个万人队,并亚美尼亚行省军,钦察钦察军团,兵力十万,从高加索山脉行军,经钦察草原,迂回到巴尔干。
最后是克丽奥娜女皇亲自率领的大军,总共四个禁卫军万人队,并柏柏尔人,乌古斯人,阿拉伯人与努比亚人,总共十五万大军正面直扑叙利亚门要塞!
此次克丽奥娜女皇动员战兵超过五十万,后勤辎重运输民夫近三百万。牛马牲畜两百余万头,各式魔法水晶三十吨,集合了帝国禁卫军几乎全部的精兵猛将,号称五百万大军,向着埃兰帝国的宿敌罗马人发起了致命一击。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当那些欧洲的国王与君主们,看着下面递上来的情报的时候,一瞬间都忍不住的大脑宕机,然后像是看疯子一样的看向自己的属下——
因为欧洲人的最大计量单位通常是千——因为国家与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缘故,通常用“千”来做最大计量单位就足够了。
所以五百万这个数字,通常会被写作五千千。
也正因为这个,所以许多的欧洲君主们都会问出相同的问题:“你们的情报人员是不是多写了一个‘千’?”
在得到了“并没有”的回应之后,所有的欧洲君主都陷入了沉默,以及深度的恐慌之中,那种三圣教宣扬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恐怖感,在一瞬间俘虏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最深沉的绝望。
在消息传到东罗马的那一刻,东罗马的军队中,就不断开始出现逃兵。无论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又或者是巴西尔二世的军队,都很难想象,或者说很难鼓起勇气,与这样可怕的对手交战。
哪怕巴西尔二世与君士坦丁十一世都拿出了当年希波战争的例子,宣传克丽奥娜女皇将会是下一个薛西斯。来自东方的暴君注定无法征服向往自由的罗马人。
然而今天的东罗马,也不再是当年的希腊联军了。
连续不断的失败,内战,混乱,以及向意大利商人出卖主权,向埃兰帝国缴纳贡赋的许多问题,都让罗马人没了心气儿。
固然有许多人被纷乱的局势激起了家国情怀,固然有许多人鼓起了勇气。但还是有更多的人,如同拜占庭人,或者说‘希腊人’一样,开始左右摇摆,两头下注。就如同当年,古罗马人所鄙视的一样。
……
而与之相对的,是克丽奥娜女皇与她的五百万大军。
他们士气恢弘,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自己会战败。
对于整个帝国来说,这场战争就好像一场庆典,一场节日一样。而进攻东罗马帝国,就如同一场武装游行,甚至许多乐观一些的人觉得,或许埃兰帝国的五百万大军都不用打上一仗,对面的罗马人只要看到如此雄浑的军队之后,就会丧失抵抗的勇气,然后直接投降了。
在战争的最初,宣传与动员阶段,埃兰帝国上下就笼罩在这样一份盲目乐观的,非常不严肃的轻浮的状态下。
再一次返回了巴格达,进行战略协调的阿尔斯兰看到这一切,下意识的想到了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场面。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阿尔斯兰心里面这样想。
此时此刻,巴格达阳光明媚。
此时此刻,河中地区的边缘城镇,正遭到有秩序,有组织的屠杀。
“我们需要支援,我们需要支援!!蒙古人来了!!!!!”
在边防军一支轻骑兵队长的歇斯底里的,发自内心的恐惧的呐喊时,一支羽箭倏然贯穿了他的左眼,让他再没法发出一点声音的,径直从马背上坠倒在地。
……
诗曰:法兰克人窜逃日,埃兰帝国全盛时。曜阳悬空照煌煌,巍巍圣山万古长。女皇纶旨如神谕,一诏下达万邦忙。兴起大军五百万,欧陆跳梁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