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之夜
海水倦了,雾与树也倦了,
如倦了的水鸟,觅着可以栖息的巢。
而我,如漂浮的火焰
在黎明前
洒下一船星辉,
与夜成欢。
风影如刀,划过桅杆,
也划过彼岸,
像是一种提醒
或试探。
我止不住的心,
似乎看见一群
熟悉的陌生人,
忽远又忽近。
我不敢闭上双眼,
更不敢摇橹入眠,
惟恐一去不复返。
今夜将是我
与昨夜的永别,
一如我曾踏过的土地,
以及被我冷落过的
每一个春天!
■ 大寒时候
流浪的呼吸向冷空气出手,
出一只无形的手,
居然触碰到了枯叶的温度,
想必,春的根须快要醒来。
那落在玻璃窗上的霜花也欢快了一夜,
大概窃听到了什么消息。
哦,我的折页上设计了一个“福”字,
不太新,也不陈旧,如你们的微笑。
相信花草都盼了许久,
爆竹也会提前凑个热闹。
瞧,腊月十八又来,我的心呀,
一半在年前,一半在年后。
■ 疗心
与渊成海,与绝壁成邻,
纵观万千世界,我不再一无所有,
亦不再一无所爱!
从前,一直以杂草的姿态生长,
也一直在混沌中存在。
相信吧,梦叠着梦,会照进月光,
滚落谷底的风烟会缓缓地爬上来。
等到觉醒时,成功无锁,也无霾,
我将如凌霄花一样绽开!
■ 赠言
拨动你心弦的
不是琴匠的指尖,
而是种在你心里的念,
在水塘里发芽,在明镜中升华,——
那是一缕烟,一座山,一树梨花。
倘若有心听风,
不听芦潮虚伪的赞美,
不听麻雀饥饿的语言,
只听来自皂角树摇动子夜的声音。
静静地把目光
放亮,放远,
分辨着灯塔、星光,
以及破晓前的昏暗!
■ 听雨
听雨屋檐下,——
听得是乐曲,烟尘,冷戏 ,
一如琴手操练着他的孤寂。
听雨钟楼上,——
听得是断雁,悲扇,落黄,
一如赶路人蹩脚的星光。
听雨巷陌间,——
听得是彷徨,哀怨,惆怅,
一如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听雨词牌中,——
听得是红烛,西风,鬓如霜,
一如残花的低云浅唱。
原载于《速读》2022年第1期
编者按:在这首组诗里,我更喜欢最后一首《听雨》,这首诗创作完,就让我想起了宋朝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占位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虽然两首诗在形式上不同,一个是现代诗,一个是古诗词,但就“听雨”来讲各有一番风味。《虞美人·听雨》是按不同年龄、地域、环境所具有的感慨走的;而本文《听雨》是按心境走的。前者的渐递感很强,后者的意象比较多,总体都是感怀之作。自古以来,只要是绵绵的雨总与愁思分不开,这两首诗也是。
然,一首好诗,一定会呈现出多个画面,灵魂可视,有如身临其境,使读者同歌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