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太阳刚刚升起,孙策整军待发,还是和上次一样,既然要行暗军,就要犹如一支漆黑的雕翎箭,悄然而又迅疾,在无声无息之间,对敌人穿胸而过。
全军皆舍弃多余辎重,便直奔曲阿。
周瑜驻马而望,待孙策所部消失在了视野尽头,便回缰带马向着另一个方向奔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在孙策大军即将靠近曲阿城之时,出现了变故。
“报,主公,前方十里处山道中出现了一支人马,他们没有打着旗号,目前不知道是谁的部队。”孙策正思虑着攻城事宜之时,一哨兵策马来报。
“嗯?对方大概有多少人?领头之人是何种模样?”孙策颇为惊讶地道。
“回主公,大概两千人左右,领头之人一身绿袍金铠,手执两柄短戟,看起来很是威猛。”哨兵回道。
“好,再探。”
“是!”
孙策拉紧马缰,侧着头思索着,绿袍金铠?两柄短戟?难道是他?他怎么猜到我要行急行军?
孙策一下子也无法确定,便也不再多想,转身命令全军以鱼鳞阵型,缓缓通过山道。他知道肯定会和敌方交兵,便不敢怠慢。
顿时,马蹄声与士兵的践踏声响彻了起来,近三千甲士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着一层,骑兵游离于侧翼,孙策所在的指挥中军位于阵型的中后方。
敌军这个时候出现在这,大抵就是有备而来的,目前不知道刘繇的重兵是不是也出城了,所以孙策不敢小觑,只能以最稳妥的方式行军。
这处山道是曲阿城前的最后一处山道了,莽莽青青的小山坡彼此相连,地势颇为崎岖。
孙策军在刚进入此处时,便看见了敌方的人马,敌军望到孙策军之后,突然间也有些糟乱,但很快又平静规整了起来。
噔,噔,噔……孙策的部队在离敌军还有百步之时停了下来,两军遥遥对峙,横风卷起了旌旗,像是卷起了两道巨大的屏障。
敌军乃一字排开阵,对方阵前孤零零地站着一匹马,马背上的武士身披金色氅,面目隐蔽在金绿色的铁盔下,两支长越五尺的短戟斜挂于马鞍两侧。
孙策来了兴趣,指挥若定道:“骑兵下马,开旗门!”
“你就是孙策?”绿袍金铠之人见孙策也独骑而出,扬声道。
“正是!”
“在下太史慈,听说你勇武过人,今日便让我见识见识!”说完,太史慈双手交叉抽出双戟,带马直奔孙策而来。
孙策嘴角微扬,果然如他所料不错,此人确实是太史慈,少年英雄,又有君子之义,妥妥的人中豪杰,好家伙,这不是要我以武会友吗?
孙策斜执长刀,刀柄侧靠后背,刀锋反指于前,也策马奔向对方。
孙策和太史慈战马交错,电光火石,兵器交击。双方擦身而过,一齐压下胳膊上的痛楚。
太史慈紧咬牙关,刚刚那下他是双手双戟横劈,就只这第一次交击,他已经感受到了孙策那柄长刀上传来的力量。他凝视着对面的孙策,脸颊上的肌肉都有些颤动。
孙策驻马回缰,长刀以一个半圆弧线的轨迹折返,他紧捏刀柄,手掌略显发白。
其实震惊的不止太史慈一个,孙策同样如此,自穿越以来,对面的这个太史慈还是他第一个碰到的难啃的对手,不愧是东吴名将。
双方继续策马对冲,“铛”,长刀与双戟交击,孙策带马回身斩落。长刀被戟头上的铁枝锁住,双方都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心口。
孙策突然发力,被锁住的长刀闪电般撤开,太史慈双戟失去支撑,立刻走偏。
太史慈策马而退,孙策紧随而上。
突然,太史慈俯身回头张弓搭箭,只见一支闪着银光的雕翎箭已经搭在满弦的长弓上。
箭一声凄厉的尖啸,孙策左手反手拔剑,“铮,铮”短剑格挡两次,两支雕翎箭堪堪从侧方穿过。但是,在两支箭的背后,隐藏了第三只雕翎箭,孙策来不及再挥剑格挡,只能奋力侧身躲避。
银亮的箭头嗖的一声,直接钉进了孙策的左臂。孙策顿感吃痛,向上扯住马缰,马匹似乎也受到了惊吓,两只前蹄仰天朝上,一声刺耳的啼鸣,止住了追击。
就在太史慈三支箭都射出去之后,身后的军队突然动了,马蹄声飞扬起来,宛如一波湍急的潮水,直奔孙策而来。
“主公!”黄盖眼看形势不妙,厉喝一声,“跟我杀,保护主公!”
孙策所部也震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