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面导致了整个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但同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亦随之提升了。从能将评论权自原本的“杂志社-作家-评论家”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转移到大众手中这点来看,这或许是件好事,但却给予了某些心术不正的家伙们以歪门邪道的机会,诸如刷票和水军的行为甚至能称得上“轻微”,更为损人利己的行为是编造虚假新闻、传播不实信息污蔑对手;与此同时,热门畅销书作家和业界的某些“大前辈”,利用不好的手段来欺压新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没能形成稳定“派阀”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某些人行事更为肆无忌惮,而在业界从事工作的人往往因为“利益相关”而不选择公开反对。那时候差点成为牺牲品之一的人,就是才刚刚出道,默默无闻地从事写作,从未在公众面前露过脸的式叶。
转机的出现则完全是个偶然。小说家借助网络评选的机会,看到了这部作品。当时他因为自身的喜好缘故。对这位未曾见过的作者产生了好感与兴趣,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不懈地为这部他人的新作宣传。最后,当式叶老师出道的时候,他甚至主动和宇都宫小姐联系,希望将自己的作品发售日期延后,为对方的新作让路。即使对于他而言,这恐怕都是“仅此一次”的行为。作品质量自然是基础,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允许自己为一部下三滥的小说摇旗呐喊,但在此之上会付出众多额外的行动,真正的原因便只剩下“电波相符”这一种。
不过在那之后,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始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对方联系,这点尤为可惜。另外,据说式叶老师本人十分讨厌和陌生人相处。对外公开的信息就只有身为女性这一点。其他作家们中选择身份保密的不在少数,但那一般是针对外界,对于在工作上有联系的业内人士来说则近乎于公开的秘密;式叶老师不一样,根据他向宇都宫小姐打听后得到的消息,这个人往往将需要对外交接的工作委托给他人进行,实在无法脱身的就通过网络,而需要露脸的采访则是一律不接受。如此特立独行的作者还能受到重视,依靠的完全是作品对读者群体们的吸引力,亦即她本人的才能。
……
以往的缘由暂时放在一边。直到昨天为止,他对于式叶的认识都仅仅局限在“同行”的层次。式叶本人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就算小说家确实帮了大忙,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感谢。可在那封邮件被发来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愿君共往’……原来如此,这种文绉绉的用语习惯倒确实很像是式叶老师的风格。”
但说到底,作品与作家是无论何时都不能混为一谈的。说不定有人会利用这一点采用欺诈的方法来伪装和诱骗他人。只是这个地址,确实是本人的邮箱。
“相比起‘本人为什么会参加聚会’这种程度的疑惑,真正叫人想不通的是式叶老师为何会参与其中……”
这封来自式叶小姐女士的邀请函,是特别发给自己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意为何?仅仅是想要和自己见面的话,没必要选择在他人的场合,除非是主办人拜托她的;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不过是邀请函中的一封。若是如此,式叶的真实身份对于其他参加者们而言,难道具有着相同的吸引力吗?
更何况,他确实一直很想见“式叶”一面,如果这真的是有意为之,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但问题在于,这个愿望过去潜藏在他的心底,事实上对谁都没有说起过。
只是巧合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小说家,最后做出的决定是亲自前往。
……
一周后,穿戴整齐的小说家拉着行李离开了雨津庄。
因为宫城小姐近来一直在闹别扭,所以出门送他的只有大小姐一人、
“请带上这个。”
弥生态度强硬地将一台方方正正的黑又粗装置塞进他的手中。
“……这是什么?”
“卫星电话。”
大小姐很认真地回答道。
“除非你要参加的作家聚会在珠穆朗玛峰上举行,否则无论在哪里都能通过它和外界联系上。我会让人24小时在另一头等候的。遇上交通问题不用担心,专家们会想办法的。”
“这、这样啊……”
“不错。所谓的‘暴风雪山庄’,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只要有这个就不怕了。另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定时联系……”
弥生一本正经地解说中。
令小说家的心情有些微妙的是,大小姐和宫城小姐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