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连年的旱灾,我们的田地都干裂了,孩子们连续几日都没吃上一顿好饭。”
郑国渠听了,心中更是痛心,他立刻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清水,递给老妇人:“婆婆,这些你拿去给孩子们吃吧,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妇人接过食物,激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公子,你真是个好人,这在如今这个世道,可真是难得了。”
郑国渠安慰她:“婆婆不必这么说,我也只是尽力而为,我在前往秦国的路上,希望能够学习和推广更好的水利技术,未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老妇人诚恳地看着郑国渠,点头称谢:“公子,愿你一路平安,也愿天佑善良之人。”
郑国渠继续前进,在官道上他遇到了更多的灾民,有的因为逃荒而家破人亡,有的因为缺水而病倒在路旁。
他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无论是分发食物,还是用他学到的水之道帮助他们找到水源。
每一次帮助他人,郑国渠都能从灾民的感激中得到力量,这使他对自己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也让他对于修行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知道,修行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更是为了能够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
夜幕降临,郑国渠在一片树林中停下,准备休息。
在这一路的帮助与学习中,他的心境也在不断成长,他的水之道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经过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旅途,郑国渠终于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这座辉煌的都城比他之前所见的任何城市都要大,城墙高大坚固,上面站满了身着铁甲的士兵,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手中握着闪烁着寒光的长矛。
当郑国渠踏入咸阳城的大门时,两名守卫立即上前将他拦住,一个胸前挂着牌子,显是头领的守卫问道:“来者何人?从哪里来?来咸阳有何贵干?”
郑国渠回答:“下官郑国渠,来自紫柏山,前来咸阳是希望能见到负责水利的官员,提供我所学的水利知识以解决旱情。”
守卫眉头一挑,互相对视一眼,显然对于郑国渠的身份有些疑惑,但他们也知道秦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水利工程。
“好吧,你先在此等着。”头领守卫吩咐道,随后进入城门内部传达消息。
郑国渠站在城门下,无意间得以仔细观察咸阳城的壮丽景象,城墙上方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脚步整齐地巡视着城墙,显示出秦国的军事纪律之严。
咸阳城内建筑林立,路面宽阔而平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远处,宏伟的宫殿巍峨耸立,尽显帝国的富丽堂皇,城内的市民虽然对于新来者颇为好奇,但他们的脸上也难掩忧虑之色,可见连这样的大都会也未能免受旱灾的影响。
不久,头领守卫回来,对郑国渠说:“你可以进城,但得有人带路,前往水利署。”
郑国渠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跟随一名守卫穿过繁忙的街道,前往水利局。
沿途看到了秦军的士兵,他们的盔甲整洁,铠甲之上刻着秦国的图腾,手中的兵器闪着银白色的光芒,无不显露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随着郑国渠深入城内,他对秦国的繁荣与秩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提及‘紫柏山’时,其中的一名护卫眼眸闪烁一抹精芒。
然后悄无声息直奔蒙府。
蒙府。
练武场。
蒙恬正持师尊季尘赐予的破虚枪,习练破虚枪法。
他正挥舞着一柄长枪,这是他的师尊季尘所赐,名为破虚枪。
枪法如其名,威力非凡,每一次挥出都伴随着空气的爆鸣,仿佛能破虚空而过。
练武场地面铺设着厚厚的黄土,被蒙恬的枪风扫过后,土粒四散飞扬,他的动作宛若蛟龙出海,枪尖画出一道道凌厉无比的弧线,每一次刺出都准确无误地命中靶心。
尽管只是练习,但他身上散发出的凌厉气势,却让旁观的仆从们都不敢靠近。
蒙恬的枪法中融合了季尘仙师所传授的内功心法,每一枪挥出,内力随之汇聚,使得枪尖处形成了一股几乎可见的气旋。
这股气旋在枪尖处旋转,发出呼呼的风声,仿佛有一头隐形的凶兽在咆哮。
在月光下,蒙恬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猛,黄土被踏得越发厚实,练武场中间已形成一个明显的凹坑,那是他反复攻击的痕迹,他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却在瞬